ammabhagGolden Ball.jpg

20190828

 

大家晚上好。

 

尊者巴觀給我們一個實修練習,讓我們這整個8月都做下面這個實修。

 

1、在筆記本中記下生活中的所有傷害

2、嘗試去抱持這些傷害,跟它待在一起,體驗它

 

 

最近有一些朋友新加入群,我想借著今天的共修,再次說明一下巴觀的道法以及道法主要的部分,也就是與抱持傷害有關的部分。

 

首先我們說明一下什麼是道法?上過一日課、或3日課,或奇跡課的家人,當我們說到道法時,我們指的是巴觀的道法、或是薄伽梵道法。那麼,巴觀道法又是什麼呢?

 

道法裡面有幾個重點:

 

第一點,存在即受苦,所有存在都是受苦。

如果我們深入去看,我們的內在有各種各樣的受苦升起,是因為「我」認為「我」存在。

 

第二點,渴求是造成受苦的根源。分離的存在感,意思是感覺存在是分離的,即分離感,是所有受苦的根源

 

第三點,雖然說我們存在就是受苦,意思就是,我們出生在這個地球上,就是受苦,但是終止受苦是可能的。

 

第四點,尊者阿瑪巴關給我們的頭腦手術,將會終結受苦

 

當我們依照教導,做實修時,尊者將承擔手術的全部責任並且保障我們的安全。

 

尊者為此已經準備好幾個世紀了。整個恩典越來越大。尊者說過,即使是數百萬人在一起,也可以同時給所有人做手術。人的數量不是問題。手術也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

 

 

道法中的主要教導是「抱持受苦」,尊者教我們應該要像抱著新生的小baby一樣小心地抱著它。

 

為什麼我們會受苦?我們這裡說的更多是心理上的受苦。我們受苦的根源是因為渴求。我們會受苦因為自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受苦。我們覺得自己跟其他人是分離的。有所謂的別人。我們希望別人滿足我們的需求。

 

而自我的需求是什麼?對安全感的需求,;享樂;愛與被愛的需求,擁有重要性、被認同;成長的需求;能付出貢獻、被感謝;超越自我的需求。如果這些需求沒有被滿足,或是說滿足的過程中得到阻礙,一個人就會受苦。

 

我們從小就開始這種渴求,也開始受苦。舉例來說,每個人小時候,很自然的會希望得到父母,尤其是母親 全然的愛與照顧。當時大家想想,這種無時無刻的愛與關照有可能嗎?

 

但只要我們沒有時時刻刻感受到母親全部、全然的愛與照顧,我們就會受傷。這就寫入了我們的生命程序。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些生命程序的影響。這些生命程序卻不斷在影響我們的生命。例如,我們會把和父母的關係,投射到與其他人的互動上。心理學叫移情。把他人當成父母,不斷討愛,或是不斷求表現,讓對方贊賞。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我們的這種討愛求關注,不止是對父母、我們的老師、長輩、上司,甚至對我們的小孩、萍水相逢的人,我們都不斷的討愛求關注。

 

受苦不是別人造成的,而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很多人開始學習了,看到了自己在受苦。看到自己從小跟父母相處受的苦。有不少的人,會走向一個誤區,去怪罪父母、怪罪別人,認為是別人讓自己受苦的。這是走向錯誤的方向。

 

其實是我們自己的自我、小我,所以我們才會受苦。我常常說,我們身邊的人,都好像跑龍套的,陪著我們演著我們自己導演主演的這出戲。我們首先要有這個理解,是我們自己造成自己的受苦,跟別人無關。

 

再來,是開始對自己內在的發生,帶著覺知。所謂覺知其實就是注意力、專注力。群里有很多家人也身為父母,應該常常會對自己的孩子說要專心讀書。我們叫小孩要專心念書,就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讀書上、寫作業上,不要一邊念書,一邊看電視、或是打遊戲。我們說要對自己的內在的發生,有所覺知,也就是要把專注力放在內在的發生上,不要一邊嘗試著看著內在的發生,一邊頭腦想東想西。當你能看著內在的發生,例如你的情緒的起伏,那就是有所覺知。

 

第三步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想要逃避受苦,不想面對。通常我們不會去面對痛苦,而是會逃避痛苦,。我們總是尋找方法去逃避,以很多方式去逃避。像看電視、打電動、逛街、吃東西。我也分享過,情緒也是一種逃避方式。所以我分享了「情緒四步法」來讓大家理解如何與情緒待在一起。

 

我們要對自己的逃避路線有所覺知。例如某人的作為讓我們有情緒了,例如憤怒,去意識到自己有情緒,很可能我們會開始抱怨,說這個人如何如何,或是我們會找理由說服自己,應該息事寧人,等等。這些心理的活動,也是在逃避受苦。有時候我們有情緒了,會用吃東西去逃避,或很多女性同胞會用逛街花錢、聊天去逃避受苦。

 

那麼怎麼去抱持受苦?最直接的方式是去感受自己的情緒,去跟自己的情緒待在一起。去感受自己身上因為情緒所產生的體感。

 

我們要去看到,是我們自己造成自己的受苦,不是別人。是自己的需求沒被滿足,自己的自我造成我們自己的受苦。我們要去對自己的傷痛與憎恨有覺知。

 

常常有小夥伴會說,情緒來了沒辦法控制,沒法把情緒壓下去,只能任由情緒去發出來。也有些小夥伴會說,我有看到我在發脾氣呀,我有看見情緒。我有覺察我的情緒。大家想想,這是覺察到情緒嗎?

 

其實情緒不是重點。情緒是身體對自我的反應。自我才是重點。是自我才使得我們有情緒。坊間有很多情緒管理的課。但是情緒是無法管理的。如果我們試著去控制情緒,那是錯誤的方向。我們應該要做的是去直接面對自我。是自我才使得我們有情緒。因為自我,我們會受苦。因為自我,存在本身就是受苦。所以我們應該去直面自我。

 

當我們一旦覺察自己在情緒里,用一些意志力把專注力放在自己的身體上面,去感覺自己的體感,這會讓我們能夠直面自我。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我們需要做的,是去做出努力,去意識到自己造成自己的受苦、去意識到我們的傷痛與憎恨,偉大的慈悲之光將會幫我們進行手術。

 

 


 

回顧 - AB教導JOYCE講述(20190814) https://sarani.pixnet.net/blog/post/229770074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joyce 阿瑪巴關 實修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rani 的頭像
    Sarani

    合一淨源中心

    Sara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