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1
大家晚上好。
这个月尊者妈妈给“未觉醒者教导”是:
塑造生活 - 塑造你的生活
满足你的心理需求。
你应该忠于自己的本性
觉察你的自我并觉察你的心理需求。
Teaching for an Un awakened one
Shape life - shape your life
Fulfil your psychological needs.
You should be true to your nature
Become aware of your self and your psychological needs.
我們今天來看看如何去“滿足心理需求”。
尊者讓我們學習努力思考。許多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思考,只是隨著自我去想東想西,想一些沒有用的,認爲這就是思考。
有些人走入靈性的圈子,對於思考這件事很感冒,覺得“思考”完全是頭腦、小我的作為。追求靈性,就要遠離小我、遠離自我,不要用腦。
這兩者都對正確的思考有著誤解。
有些人會評價別人,說:“你呀,想太多了、太鑽牛角尖了”。其實,問題不在想太多,而是想錯方向,想的不透徹了。很多人所謂的想,是不透徹的,沒有明晰的。就像很多人會提出很多問題,但其實問不到點上。即使得到答案,對於生命的成長,一點用也沒有。這種用腦,確實是不可取的。
我們在這個線上共修,一直講沒覺醒的人怎樣怎樣,被小我、自我控制,而自我、無意識的生命程式又多麼可怕。我們又99.99%的時間都在小我裡。這是為了讓大家瞭解,所以側重點在讓大家真正理解小我、自我的運作。但不是小我、自我就是完全的不好。要是沒有小我,我們也不會有現代文明。自我需要安全感,我們現代人也才能從住在樹上、衣不蔽體,到現在人人有房住,各種流行衣物買不完。我們也才會有車、有飛機,除了工作,還能享受、度假。如果沒有自我,這些我們每天使用的科技不會發生。
話又說回來,一個人覺醒,還要看他的覺醒程度、覺醒狀態。剛開始的覺醒,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自我還是存在的,只不過自我已經不怎麼影響這個人了。
自我、頭腦的功能設計是為了運用在日常生活的實務上,例如決定商業投資方向,但是我們往往倒過來,讓自我、頭腦作為我們的主人。讓它干預了生命本身的經驗,剝奪了生活的喜悅。還把自己搞得很慘,也不知道運用自我去做它應該做的事、正確的事。
所以我們不僅要去認識了自我、無意識程式,我們還應該去讓自我聽話,好好的利用自我。怎麼利用自我?自我不是有安全感、愛、享樂這些需求嗎?我們就好好利用自我、利用我們的頭腦去滿足這些需求。
這就是尊者的教導談的“努力思考“。
這裡不是說一個人期望得到什麼東西,用力的去想,然後什麼都能得到。這裡所謂的思考,是有系統、有組織的思考。既然自我、頭腦喜歡想,就讓它想、讓它思考,往正確的方向上去思考。
我很幸運。我在顧問行業做了二十多年。顧問業做事情,講究方法論,就是做每件事都有方法,要弄清楚再開始。基本上跟尊者教導談的“努力思考“是極其相似的一件事。基本上,要先計畫,計畫裡面包含了要完成的目標、時間、等等。我們要滿足自我的需求,也是要先知道,自我的需求到底是什麼,要去努力達成的目標是什麼。許多人不知道如何滿足自己。為什麼?因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渴望。我們必須深入去看,去覺知自己的自我的需求。然後努力的思考、計畫。
計畫之後,必須投入行動。許多人做了思考和計畫,但有拖延症,不斷的推遲去付出行動。聖者說,拖延是一種心智疾病。這是大腦中有缺陷的程式。去改變這個程式需要一些功夫。但是當你付出努力去改變這個負面程式時,這程式就會慢慢的被改變。去執行計畫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學會努力思考。這件事應該從小就開始去學習努。
我們應該有一個強烈的意圖,努力思考和計畫。然後按照這些計畫去行動。在同時,我們必須去尋求宇宙神性、宇宙意識、你的高我的幫助。這也叫是我們所謂的祈禱、祈願。一個人可能有一個偉大的意圖和一個好的計畫,並努力去執行它。但如果沒有神性的幫助或恩典,還是可能會失敗的。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成功方程式:意圖+努力+恩典=成功。
當然這是在所謂的覺醒前我們應該做的。如果我們這樣去做,去計畫,去行動,得到我們想要的,滿足了自我的需求,我們會覺得快樂。當然,這跟靈性上所談的喜悅(Joy)是不一樣的東西。但這是我們應該努力去做的。
這就像我們的生活。沒有學習之前,許多人是沒有去創造自己的生活,去塑造自己的生活。只是讓無意識的生命程式推著走。
有很多人像我在之前的線上共修說的那樣,是把自己放在被害者角色裡面。覺得自己的生命都是被別人所影響的,因為父母、老公、老婆,都是別人害自己變成現在這樣子。對生活,對所碰到的人事物充滿了抱怨。覺得都是別人的錯、別人的問題。把自己的力量完全投射到外面的世界,內在世界變得越來越沒有力量。
這是第一階段。有很多人一輩子就處在這個階段。所依大家要去自醒,自己仔細在生活裡觀察自己。是不是在第一階段。
雖然我常常提醒大家,靈性的學習是要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所有學到的都是用來看自己,不是要看別人。別學完回家後,拿著放大鏡看老公,看公婆、父母、小孩等等。但是我這樣說的時候,絕大多數人心裡會說,惠琦講的不是我,我才不會這樣勒。她是講給其他人聽的。是不是這樣?
前兩天,在我們其他課程的課後共修群裡,有個小夥伴就說了這件事。她說惠琦每次都會講,課後不要拿著放大鏡看別人,她一直覺得她沒有,但那天她終於發現她有,她也是這樣的。這是一份美好的看見,當我們能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真正的看見自己的狀態,轉化就會開始發生。
所以雖然我請大家要去自醒,自己仔細在生活裡觀察自己,是不是在第一個階段。可能有很多人會覺得:講的不是我。我學習了這麼多年,有人是兩、三年了,有人是五、六年,甚至10年、20年了,你這個毛孩子,懂什麼呢。我學習了這麼多,當然已經到了第二、第三階段了,就只差最後的開悟了。可能真是這樣的。不過要真的知道自己的狀態,需要大家自己認真的往內看、去發覺。
第二個階段是,我們開始學習去去塑造自己的生活。有意識的去創造我們的生活。去瞭解我們的本性是怎麼樣的。去瞭解自我的需求,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然後學習怎麼正確的去祈禱、同時自己也做出努力;另一方面,去學習怎麼去解決、排除祈禱不成功的因素,就是去圓滿父母關係、療愈自己的胚胎期、幼童期的創傷、祝福祖先。最終得到我們想要的生活,這就是有意識的去創造我們的生活,快樂的生活。
很多人認為追求金錢、愛情和意義是不好的,但內心卻渴望得到它們。
我們去享受世俗的快樂。有人喜歡吃,去享受美好的食物,這沒有什麼錯的。得到世俗的成功、圓滿、財富豐盛,享受這些樂趣,這都很好。
這是為了讓我們做好準備,去走向覺醒的旅程。我們應該感到安全。我們應該對自己誠實。當我們去瞭解我們“自我的活動”及自我的需求,去努力、去爭取、去滿足自我的需求。這就是我被喚醒的方式。這是走向第三階段、得到覺醒、開悟的正確方法。
當恩典發生,當一個人被賜予了覺醒的狀態,那麼他就進入了第三階段。在第三階段的人,一個覺醒者,是被生活的流推著走的。這是我們下次會談的,聖者爸爸給覺醒者的教導。
但在覺醒之前,我們不應該假裝自己是覺醒者,而是應該去看到,在這時候我們的本性是怎麼樣的?對我們的本性真實。這就是忠於本性。我們的本性就是,我們有著自我;而自我,有著各種需求。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去滿足這些自我的需求,去塑造我們的生活。
所以聖者媽媽說:“塑造你的生活”。我們應該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來設計自己的生活、來滿足自我的需求。就像陶工塑造罐子一樣,我們應該塑造自己的人生。
回顧 - AB教導JOYCE講述(201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