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4.06

 

 

大家晚上好。

我們今天要來看的是,阿瑪的無為、安在教導。

 

「你應該把死亡當作同伴般地去生活,而另一個同伴必須是見證人(見證意識)。」(意識到你既沒有在死亡、也沒有在見證。)

 

"You Should Live with Death as your Companion and the other companion must be witness"  (Become aware of you are not dying and witnessing.)

 

上個月,阿瑪的無為教導是“你應該把死亡當作同伴般地去生活” (活的彷佛你明天即將死去一般)。這個月又進了一步。

 

我們說過,上個月的教導:把死亡當作同伴般地去生活” 、活的彷佛明天即將死去一般,這句話,說的是:讓我們去看到,彷佛自己明天就將死亡,彷佛我們所愛的人明天就將死亡,用這樣的方式看、去生活。如果我們真的能做的,那麼我們有的只有珍貴的當下。這個教導延申到極致,是活的仿佛沒有下一刻一樣。談的是,只有當下、“沒有未來”。每一刻都在死亡、每一刻都在新生。

 

我也解釋過,沉思教導的這個實修,主要是要在生活裡面做,去儘量做教導裡面所說的,同時也去覺察看見,我們做不到教導裡面所說的。還記得嗎?

 

阿瑪這次的無為教導,第一句的前半句跟上個月的教導是一樣的,你應該把死亡當作同伴般地去生活,而後半句:另一個同伴必須是見證人(見證意識),阿瑪把怎麼做教導實修的方式,講的再清楚一點:就是時刻帶著見證意識、帶著覺知。怕我們不懂,再說的清楚一點:意識到你既沒有在死亡、也沒有在見證。

 

所以這個教導就是要我們一手擁抱著死亡這個同伴,一手擁抱著覺知這個同伴。

 

見證、覺知和死亡應該是分分秒秒都在發生。我們應該不去對人事物命名、貼標籤、給與意義、評判地,而只是去見證、覺知每件來到我們身邊的人事物,同時,也看到我們和我們所處的世界裡的萬事萬物,是時時刻刻在死亡。

 

但是我們往往都做不到。我們強抓著過去,在每一個當下成為過去是,我們緊抓著不放。無法看見、接受死亡的發生。我們也往往無法在當下覺知、見證到,我們其實沒有帶著這樣的意識在生活著。

 

如果在生活中練習,慢慢的,我們可能會在事情的發生之後,覺知到、想到,在當時我並沒有帶著那份覺知去看見,我並沒有真正在死亡,也就是沒有把死亡當做我的同伴,以這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每個事件,我們會在事後想到、覺知到我們無法做到。

 

如果再繼續不斷的練習,我們可能會在一些片刻,經驗到這個教導,就是把死亡當作同伴般地去生活,並且見證到。但可能更多的時候,是去看見,我們並沒有帶著覺知、也沒有在死亡。

 

我比較囉嗦,不厭其煩的一直要提醒大家。我看到群裡,很多家人的對教導沉思的分享,有點雲淡風輕、好像在分享心靈雞湯的感覺。我想群裡的家人,對於這些教導的涵義,經過解釋,應該都能明白,道理大家也都懂。但重點是,我們要真正的去覺知到自己的狀態,而不是像喊口號、搖旗呐喊、自我催眠、甚至自我欺騙說這些教導很好、教導裡描述的狀態很好、我看了教導以後我也很好。全世界都很好。好像只要我熟念教導,教導裡面說的就變成我的實相、只要我一直說這些教導美好的語言、美好的狀態,我的生命就自動會變成教導一樣。

 

如果大家真的一切都很好,那幹嘛要一直上課?幹嘛加這個群,那個群,參加這個zoom、那個zoom的,不斷的追尋?你在追尋什麼?

 

如果我們只是留在表面,生活回應我們的也是表淺。很多人學習靈性走向很空泛的方向,變得神叨叨,整天談論:神愛世人、神很愛我、我跟神有很好的連結、我在一個美好的狀態、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呀、我充滿喜悅、我好感恩,嘩啦啦、嘩啦啦。回到生活裡卻是父母關係不好、看老公不順眼、看小孩也討厭、別人不順眼、經濟上出現很多狀況、很多的執著,不論執著的是金錢、美貌、房子、車子、自己的好名聲、或是執著於“我是一個好人,我不做沒良心的事“、或是“我是一個靈性的人、我是靈性的”這樣一個標籤、一個形象。

 

其實如果仔細去看,會發現這些執著都是逃避的變形。我們既不敢面對我們真實的內在狀態,還把我們討厭、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投射到別人身上。所以我們會看別人不順眼,覺得人家有問題。

 

如果我們真正的去看,會發現我和你沒有什麼不同。我的需求跟你的需求,也許形式不同,但所求的本質都相同:想要愛與被愛、想要有安全感、想要快樂、想要被尊重、等等。我們都是一樣的。我裡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美好的一面。當尊者、神性、我們的高我都能接納我們,為什麼我們不能接納自己?還需要假裝給誰看?

 

在這裡,大家客氣稱我和寶玲為老師,但是其實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在這條路上學習而已,所以事實上也沒有所謂的老師學生,大家更沒有交功課的需要。請大家寫自己分享成果的意義,也不是要讓大家互相比較。而只是一個機制,去促使大家去做實修、養成做實修的習慣而已。

 

去更深入自己的狀態,真實的看到自己的狀態,也就是所謂的內在誠信。不管我們真正的狀態是根本無法在生活裡做到教導要我們做的,還是根本就對這些教導極度反感。所謂的內在誠信,真實的看到自己內在的狀態,這是AB尊者所有教導的共通的意涵所在。如果你不記得其他教導,不能做其他教導要我們做的,就只是去練習內在誠信這一件事,其實也已經足夠,已經能夠給我們自己的生命帶來很多的禮物。

 

 

好啦,經過我們這樣的折磨,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開始失去耐心,不想在生活裡觀察自我觀察這個,觀察那個啦?

 

我上次提過那位修成光體的上師,我相信他傳承的修行方式,能夠讓人得到證悟。但是他的修行方式太苦了。身為現代人的我想,現代應該有更好的方式。我相信尊者AB的方式是可以帶領我們到達覺醒、開悟、神性實現。但即使方式是非常的輕鬆簡單,必要的步驟還是不能省略。

 

大家可能聽過這個佛教的上師會把心性,就是心的本質、心的本性、萬事萬物的本質,所謂的神性、佛性、真我,直接傳示給準備好的學生。在一個強而有力的傳示時間,上師可以把他對於心性的體悟,所謂的智慧心,引導到此時真正能夠接受的學生心中,藉以喚醒學生了悟內在的覺知。

 

這些學生的準備,是經年累月的。可能一輩子的修行就是為了那一刻。只有當學生準備好了,傳示才可能成功。

 

而我們現在所做實修,就是這個準備的工作。但我們的準備,比起一輩子,也太容易了。比起需要早晨天沒亮就起,過午就不能吃東西這些方法,也太簡單了。可能也就是這幾個月的時間。所以大家要堅持下去啊。

 

印度傳出

 

我上次簡單的分享了自己覺醒的這個過程。有幾個重點我想補充的。第一,我說過這個覺醒恩典是被給予的。其實我想在群裡的很多家人,很有可能你們已經覺醒了,只是你們沒有認出來。

 

覺醒,依據阿瑪巴關的教導,有不同的階段或狀態。最基礎的覺醒,是會一直看到小我的活動,並且不被影響。也就是說一個人會看到,經典的,覺醒教導所說的,思想不是我的思想。頭腦不是我的頭腦。身體不是我的身體。一個人開始會看到自我的活動,例如一直看到信念、情緒等等、而與這些活動間的距離開始出現,不會被影響了。

 

在覺醒後,小我還是在運作著。很有可能是一個慣性讓你覺得、自己還沒有到達那個狀態。借由不斷的沉思,不斷去看,很有可能就會認出來了。

 

其次是,當我被學校公佈覺醒,指導師要我們這些先被公佈的人不斷的去做公開的演講、講座。為什麼呢?指導師說,這樣我們的狀態會影響到其他人的狀態,當我們說的時候,聽者的腦也會一起共振到我們的頻率。而當時,我們也到處接受到邀請,因為大家也不知道覺醒是怎麼一回事,也很好奇。就這麼說著、說著的過程中,我自己對這個腦波頻率共振,有很深刻的體會。

 

我們這樣每週一直帶領大家,不斷的說,然後大家不斷的聽,也是期望我們能夠把一個正向的頻率傳遞給大家。藉由3、4天碰一次的線上共修,我們大家能夠一起維持在、hold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比較好的頻率,這是我和寶玲的願望。

 

最後,我想談一談:覺醒經驗,高峰體驗,覺醒狀態。

 

覺醒經驗,也叫做高峰體驗。就像我上次分享的,我對於一個流浪漢有著無條件的愛,不斷湧出,我抱著柱子,覺得那就是AB,心裡有的只有感恩,沒有其他需要的了,當下即是天堂;我看著園丁在修剪樹,我看到那樹是AB、那剪著樹的剪刀是AB、園丁在剪的那個動作是AB,轉頭我看到了旁邊的狗屎,我覺得是AB;旁邊有一位女士在哭,我覺得AB;我坐在一個度假的小木屋,我感覺到我的身體就是那小屋,人們進來那個小木屋,好像進到我身體裡。等等。這些都是所謂的覺醒經驗,高峰體驗。

 

我的一個恒常的覺醒狀態,就會回到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例如,在生活中不斷地看到自我的活動、自我的擴張等等。

 

當下的力量、新世界(埃克哈特 托利)、回到當下的旅程(李爾納)

 


 

回顧 - AB教導JOYCE講述(20190403)

https://sarani.pixnet.net/blog/post/22926904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B JOYCE 實修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rani 的頭像
    Sarani

    合一淨源中心

    Sara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