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9862132340_4

2019.03.20

 

大家晚上好。

這個線上實修是一起做每月教導的實修。每月教導包含了脈輪實修和阿瑪巴關教導。教導裡面有無為(安在)教導Being Teaching,我們要做的就是去保持覺知,去看。還有有為(成為)教導Becoming Teaching,這是需要我們去做一些實修。

 

這個每個教導實修,都是為了頭腦手術做準備。所謂頭腦手術,是給與我們一個狀態,在這個狀態裡,我們會自動的看到自我的活動。這是最基本的覺醒。一個人會有痛苦,都是因為自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如果一個人能時刻看到自我的活動,並發現我們這個觀察者跟這些活動之間有距離時,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今晚我們要討論的教導是:“你必須覺知到頭腦如何不斷地命名、貼標籤、和給一切事物賦予意義”(去觀察頭腦,去沉思這個教導、去靜心等等)

 

Sri Bhagavan Being Teaching

"You must all be aware how the mind is constantly naming, labelling and giving meaning to everything" ( Observe the mind, contemplate on this... Meditate....)

 

什麼是命名?這是樹,這是山,這是汽車。

貼標籤:這個人是好人、壞人。這座山是高的、矮的。

給一切事物賦予意義:這個人對我笑,他對我有善意。這人不對我笑,他瞧不起我。他沖著我說好話,我說是甜言蜜語,不壞好意;他不說好話,我又說他冷言冷語,我熱臉貼冷屁股。

 

是不是這樣?什麼都要給他一個意義。

 

命名:丈夫、老公。

貼標籤: 我的老公脾氣暴躁、沒有耐心、能力很強、很會賺錢。

給一切事物賦予意義:我們是老夫老妻了。他不用開口就知道他要說什麼,他那個表情,他肯定是又看我花錢大手大腳不順眼了。

 

命名有生活上的實用性。文字初創階段,像甲骨文還不規範,一個字有多個寫法。意思就是同一個東西,還有不同說法。是不是很混亂?所以“命名“這件事,為了生活上的實用性,並不是件壞事。但是問題在於,自我、頭腦看到每樣事物,就趕快給個名字,這是樹、這是花,這是牛、這是獅子。我們怎麼知道事物的名字呢?通過學習,通過過去的經驗。從一開始父母長輩教我們認識這個世界,這是小車車,這是書,這是爸爸,這是奶奶。所有都是依據過去的經驗,過去的學習。

 

我們見到一個事物的時候,除了給它一個個名字,然後還會趕快給它貼上標籤。比如說,這山好高啊。這樹好綠呀,這花好美呀。

 

然後呢,然後就沒有了

 

現在是春天了,有很多人去賞花賞櫻。很多人也會在家裡,種些花草。我們看到花的時候會說話,好美的花呀,好漂亮啊,好新鮮哪。但是你真的去經驗這些花,與事物連接嗎?還是停留在很表面的看與感覺。

 

我舉個例子。我開始學習合一後第一個春天,差不多像現在這個時節,我和幾個同事吃過午餐走回單位。在路上,我看到路邊開滿粉色的小野花。這是很一般的植物,上海路邊到處可見。一般它是是野草的樣子,但春天的時候,野草叢中會開出粉色的小花。春天嗎,陽光又很好,不知出於怎樣的感動,我走上前去,伸出手輕輕的摸了一朵小花的花瓣。我正要開口跟前面走在前面的同事說,這花好美呀。突然好強烈的一個感覺、我只能形容是愛的感覺從我胸口冒出來,好像氣球一樣。越漲長越大。我整個人說不出話來,完全的被這份愛的感覺充滿。

 

那不是什麼大山大江,也不是什麼名貴的花、漂亮的景色。那是如此不起眼、不知名的一朵小野花,是走在路上、一般人都會忽略的事物。但是當我真正的與它連接,小花回應我的是愛,是如此巨大的愛。那個是沒有命名、沒有標籤、沒有評判,只有經驗的力量

 

大家可以試試看。不管是公園裡面的樹,或是花,或是馬路上的行道樹。你可以試試看,跟它連接,或是在心中送出祝福給它。去感覺它們的回應。你會發現,這個大自然,是如此的有愛。

 

因為有了這個經驗,我才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去經驗事物。

 

你看看小孩子在玩,就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孩子小一點的時候,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他的手指,他的小腳,吃的不能吃的,他都往嘴裡塞,這是寶寶經驗世界的方式。你看小baby吃小手指都能吃的那麼開心。

 

再大一點,你拿個東西給他玩,他會啃啊,咬啊,丟呀,玩個不停。再大一點。你會發現一些簡單的遊戲,他們可以玩的樂此不疲。像華德福教育裡,用一些天然素材,像沙、土、木頭這些作為孩子的玩具。如果孩子沒有現在這種製作精良的玩具,你會折服于小孩子的創意,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做一個玩具,玩個幾個小時,樂此不疲。

 

為什麼小孩子能夠玩的這麼開心?因為孩子不像我們一樣。

 

我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部電影,一對夫妻結婚多年,磨的感情也沒了,先生在外面也有了情人,兩個人已經鬧的要離婚。結果一場車禍,老公失去記憶,老婆也不忍心這個時候離開。就在照顧失憶老公的過程中,他們重新認識彼此,重新交往,最後再次愛上彼此。

 

這不是很有趣嗎?本來已經鬧到要離婚的兩個人,什麼也沒有改變,只是其中一個人失憶了,忘記過去所有的事情,兩個人又能相愛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用過去的學習、過去的經驗,來給來到我們面前的人事物一個名字、一些標籤。然後就停在那裡。絕大多數的時候,並沒有去經驗這個人、事、物。反而,藉由命名、貼標籤,我們給自己、他人,所以遇到的人事物一些既定的標籤,然後不斷把人事物跟這些既定標籤做比較衡量。我們一看見看見人事物,頭腦、自我馬上用以前的經驗,給它一個名字,貼上不同的標籤。然後不斷的給它各種意義,也就是不斷的去評判、不斷的去分析、去比較。

 

還記得上次的教導嗎: “每時每刻死去”、對過去死亡。“, 講的是”沒有過去”、只有當下“。但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在過去,或是在未來。而不在當下。

 

我們絕大多數時候都活在過去裡。

 

也不要覺得太糟。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因為我們有著一個共同的頭腦。自我就是喜歡編故事,就是喜歡比較、評判。所以我們是無能為力的。除了保持覺知。去看見我們的頭腦就是這樣的,不斷的去命名、貼標籤、給予每樣事物意義、不斷的評判事物,甚至自己。

 

不要幻想著這些頭腦的活動會消失,幻想著你的念頭會變少,你會停止命名、停止貼標籤、停止評判。這種幻想與期待,也是自我、也是我們的頭腦。我們能做的,就是去看見這些頭腦的活動,保持覺知就夠了。

 

我再強調一下,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去看見,享受的看見“我們不斷的去命名,貼標籤,不斷的在評判。“ 而不是要去、對我們這樣些頭腦的活動去貼標籤,說,哦,我怎麼又在貼標籤了,又在批評了。”

 

講到這裡,我又要在囉嗦的提醒大家,我們每個人都要去檢查自己學習是否往正確的方往。很多人不斷的上課,上各種的課程,但是卻從來沒有停下來,把上的課,好好的吸收消化,去想一想,上的課,對自己生命的意義。

 

我個人認為上課是必須的,但是自己的反思更是不可或缺的。我分享兩個反思、檢查方式:

 

第一,看看你是不是更接納自己。這邊不是說壓抑自己的本性,壓抑自己的想法,壓抑自己的需求。然後你自己變得沒有負面的想法、負面的情緒,覺得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如果你覺得自己學習後,變成是一個更好的人,那您就可能要小心了。正確的學習,會讓你更接納:“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你對自己變得舒服了。而不是讓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第二個檢查方式是:你看看你跟身邊的人的關係。很多人學習之後,拿著一些新武器,用放大鏡去看別人,例如,跟你老公說:你又在貼我標籤了,你又在批判評判我了,你的自我太強大了,你又上腦了“。看到同事,覺得他怎麼那麼自我,怎麼蠢 等等。雖然我們在課堂上,常常不斷的提醒大家,但是還是見到很多的家人,學到這些以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而是拿到這些學習的當作教條去檢視自己身邊的人。然後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很糟,覺得身邊的人都很糟,很不靈性,然後還埋怨自己的老公,自己的公婆,自己的父母,不讓自己學習。如果你的學習,不會讓身邊的人支持你,而是讓你和身邊的人關係更緊張,讓你看別人更不順眼,那有很大可能,你的學習的內容,或是你學習的方式,需要檢討。你已經走偏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即使我們不要談對很多人來說是虛無縹緲的覺醒,只是單純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好,讓自己變得開心,好好的去使用這一個月的教導也綽綽有餘。

 

如果我們能把每一天當做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過,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放不下的怨?如果不去命名,貼標籤,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你的老公,時刻看著他都像初戀,都去經驗他好像經驗一位元剛認識的陌生朋友;看著你的孩子,不論他已經多大年紀,就像看著一、兩歲的他,用各種方式在經驗生命,而不是忙著用自己的經驗去評斷他,生活會不會更美好?更不用說,看著自己的自我、頭腦時時刻刻上演的一出出戲,卻少點評判,多點關注,生活會不會更有趣?

 

如果一朵小花就能夠給人這麼大的愛,你用著同樣方式去連接經驗你的先生、你的孩子、你的家人,怎麼可能不被愛融化。你用同樣的方式去經驗連接你的工作,你的金錢,怎麼可能不會獲得成功與豐盛。你的金錢絕對追著你跑。

 

最後最後,我想再一次提醒正確的教導沉思打開方式: 理解教導、在生活中經驗教導、最後教導中所說的變成你的實相。這些教導是覺醒教導,意思是說,當一個人的意識到達覺醒狀態,教導中所說的變成了自然狀態,也就是那個人的實相。請你的內在智慧幫助你理解這個教導、讓你經驗這個教導,讓這個教導變成你的實相。然後花點力氣開始去沉思。

 

提醒大家要保持覺知的去生活。事情發生的當下。

 

我還記得在OPC的時候,沉思教導是主要的一個學習法門。當我真正去沉思的時候,往往發覺自己很多時候,實在是太膚淺,所謂沉思,往往只是停留在教導的表面。只有帶著耐心,用我上面分享的方法,不斷的去理解、經驗,才能更深入一些。這些教導真的值得大家細細去體會,花更大時間去沉思。

 

所以我們會稍微改變這個遊戲規則。我們會在每週六的時候,給出一周要沉思的教導。週三晚上大家聚一下,我們對教導做些說明,大家一起做些討論。之後大家在生活裡體驗這些教導,繼續沉思,在週六晚上大家再次相聚,做更深刻的交流,以及應用教導的結果的分享。

 

Mind could not keep quite. It looks things and immediately give it a name and comment on it. It is tree, it is cow, etc.  It is naming. We saw a cow, just simply experience it.  Why we need to name it every time.

 

Labelling: this person is good or bad, it is high or low, it is required or not required. We just have to see what is happening! Not good or bad.  When we see a cow, we just know it is a cow but not a tiger and run away!

 

Sometime in peak state, we c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it is.  No name.  No connection.

Why we always are naming something?  There is no need.  There is situation we need to name things.  But generally naming and labeling is not useful.

 

And basically commenting.  See you give meaning to everything.  Somebody smiles at you, you give meaning.  Somebody does not smile at you, you give meaning.  People say nice words, you give meaning.  Consistently, we try to analyze.  When we meet each other, we consistently analyze the others.  Every one is analyze the others.

 

Analyze is belarlesis.? 

 

There is none stop analysis.  We should stop analyze.

 

He is my friend. Why he is talking like this?  Why my wife to this? It is going on none stop in our head. Naming, labeling, giving meaning. We should become conscious about it.

 

Life is waste. So much energy is gone. Try measuring, giving meaning, etc.  Watch it.  If we start to watching it, it will happen naturally.  Since we are not awaken, put some efforts to see how the mind is doing all these things. 

 

Just be conscious about this, and become aware. Going work.  Contemplate.  See what is happening inside you.  That’s all Sri AmmaBhagavan are telling us.

 

If we apply teaching and come for training, it will be easy for Sri AmmaBhagavan to stop this.

 

覺醒前,我們可能不會真正理解教導,但我們必須去儘量在智力上、知性上去做理解、沉思。這樣的來為頭腦手術做準備。頭腦手術後,這些教導就成了我們的自然狀態,我們的實相。

 

正確的教導沉思打開方式: 理解教導、在生活中經驗教導、最後教導中所說的變成你的實相。這些教導是覺醒教導,意思是說,當一個人的意識到達覺醒狀態,教導中所說的變成了自然狀態,也就是那個人的實相。請你的內在智慧幫助你理解這個教導、讓你經驗這個教導,讓這個教導變成你的實相。然後花點力氣開始去沉思。在一天中從早到晚一旦想起來這個教導時、就想一下這個教導、沉思一下教導、睡前想著教導入睡。

 


回顧 - AB教導JOYCE講述(20190316)https://sarani.pixnet.net/blog/post/229264646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B JOYCE 實修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rani 的頭像
    Sarani

    合一淨源中心

    Sara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