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5170_758570980837734_1075357246_n.jpg

 

20190918

 

大家晚上好。

 

上個月尊者巴觀讓我們這整個8月都做同一個實修,就是去記下生活中的所有傷害,然後嘗試去抱持這些傷害,跟它待在一起,體驗它。如果在八月份,已經注意到了所有的傷害。那麼我們就為旅程做好了準備。

 

在這個月,實修是去記下我們傷害其他人的所有事件,去意識到、記起、寫下來。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有個朋友問說,她的小孩上課常常會分心,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幫孩子的。

 

孩子的專注力問題,是常常會有人提到的問題。

 

其實,有些孩子讀書無法專注,是原始反射沒有整合好。例如孩子看字會跳字、跳行,字會變不見,無法正確發音,讀寫障礙,甚至多動、坐不住,這些是生理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用像我和寶玲在分享的韻律運動,針對性去處理。

 

孩子天生是有專注力的,看看小小孩怎麼玩就知道了。 小孩可以一直玩同樣的遊戲,不斷不斷的玩,不是嗎?這就是專注力的表現。所以其實往往是大人的教養養成孩子無法專注。很多家長會有損害孩子專注力的管教方式,例如常常打斷孩子遊玩;孩子本來在做一件事,也許是看故事書,媽媽一直催促孩子去吃飯、洗澡。類似這樣的。或是家裡、房間,很多造成孩子分心的雜物或玩具。

 

除了生理性的問題,心智上與情緒上的情況,基本上是因為家長的因素。而一開始說的生理性的問題,基本上也是父母造成的。

 

說到底,作為家長,無法接受孩子不專注,其實這份無法接納往往出自於自己的恐懼。可能是恐懼自己做為母親沒有到位、沒面子,甚至出於自己狀況的投射等等。

 

我們需要的是去覺知、意識到這四件事情、四個階段:我們對自己的觀點、自我感覺良好;真相是,所有的觀點都是為了要有安全感;事實是,我們都被生命程式所控制著;而實相是,我們都是自我中心的。去看見每樣事物後面,自我的扮演,自我玩的把戲。

 

我舉個例子,例如說,我一直維持著一個對自己的“觀點“是:自己是位好母親。我自認為是一個好媽媽、盡職的媽媽。我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孩子還沒出生,我就開始上不同的父母學堂,看不下百本的育兒書。每天下班,我就陪孩子讀書、唱歌、遊戲、睡覺,週末陪孩子上他喜歡的畫畫課、音樂課。我犧牲自己的個人時間,就希望給孩子最好的陪伴。我是一個好母親、我願意犧牲自己,這是我對自己的看法。

 

但真相是什麼?其實一般人並不願意、也不會去看自己所有行為背後的真相。我們做出上面的行為,讓自己覺得我是個好母親,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甚至願意犧牲自己,自己也不斷投入、努力的學習。我對這樣的觀點感到很安心、很有安全感。深入去看,一切都與安全感有關。

我們所有的決定、所做的一切,都是由程式所控制的。是這些程式在管控我們的生活。

 

中國人的集體意識裡,覺得讀書好。中國人從古至今就崇尚讀書。這已經是我們的集體業力,集體生命程式。

 

因為這樣,許多父母就會期望孩子是喜歡讀書、會讀書的。這是我們說的,集體的意識,影響了個人生命程式的形成。

 

我做了很多事,也認為自己是個好母親,盡可能的去維護這個好母親的形象。但是我的內心是真的為了孩子嗎?

 

如果我真實的去看,可能會發現,我是因為恐懼而這樣做。我怕被別人說我是一個不合格、不負責任的母親。做為母親的角色,我害怕失敗。我害怕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我為了逃避恐懼、對失敗的恐懼,所有我給自己這樣的形象。如果我的孩子上了好的學校,有了好的工作,好的物件,我臉上有光,能給我們家長臉了。所有的這些,都是以自我中心的。不是跟孩子連結,真正感受到孩子的需求。

 

我們無法接受孩子讀書不專心,因為我們承擔不起孩子不專心讀書的後果,是出與我自己的恐懼,而不是無條件的愛,一心為孩子好。

 

在這樣一個簡單事件裡,去看到真實的自己,去看到我們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

 

在這個月,我們的功課就是去看我們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有些傷害的造成,我們是有意識的。但也有很多傷害的造成,是無意識的,甚至用了很好的名義做了包裝。就像我舉的例子。小夥伴要去仔細去看。

 


回顧 - AB教導JOYCE講述(20190814)

https://sarani.pixnet.net/blog/post/229770074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JOYCE 阿瑪巴關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rani 的頭像
    Sarani

    合一淨源中心

    Sara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