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4
大家晚上好。
五月的教導變得不太一樣。
這個月沒有尊者媽媽和尊者爸爸的“無為教導”和“有為教導”。這個月談的是“給未覺醒者教導”和“給覺醒者的教導”。
有人聽到教導改變了,問為什麼,怎麼又改變了,我好不容易學會了什麼叫“無為教導”和“有為教導”,怎麼又出來什麼“給未覺醒者和覺醒者的教導”。很有趣。即使只是教導的類別產生改變,我們也能從我們的反應看到,自己的執著是如此之多,想抓著舊的,不讓舊的死去,不讓新的誕生。這是三月份的教導講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重溫下三月的教導。
不管親喜不喜歡,今晚我們一起來看看尊者媽媽對於未覺醒者的教導。這個教導是:
塑造生活 - 塑造你的生活
滿足你的心理需求。
你應該忠於自己的本性
覺察你的自我並覺察你的心理需求。
Teaching for an Un awakened one
Shape life - shape your life
Fulfil your psychological needs.
You should be true to your nature
Become aware of your self and your psychological needs.
我記得在2011年、2012年,在印度上課的時候,上課的重點很多放在覺醒,所以課程中常常談論到覺醒。有一天,一位指導師突然說了一句尊者的教導,把很多人的夢打醒了。
這個教導是:“當你還沒有覺醒時,不要表現的像覺醒的人一樣”。
在當時,有很多人已經上了不少課,也對所謂的覺醒會呈現的狀態,或多或少有些概念。但是又對於怎麼使用這些教導不太理解。以為去“練習”這些狀態,就會變成真的了。或是有些人,是自我催眠,認為自己已經擁有了這些狀態。
老師的一句話,讓很多人從覺醒的神壇上跌下來。
如果我們還沒有覺醒,不應該去練習教導、想把自己變成教導裡面說的,覺醒的狀態。因為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為什麼說是一件危險的事?
舉例來講,上次跟大家分享過,覺醒後可能有的52種覺醒狀態。其中一種是:沒有傷痛。
一個人可能會想,我已經上了這麼多課了,也做了這麼多的療愈,我應該被療愈了,應該沒有傷痛了。或者,對於一些教導,沒有正確的理解,認為一個人應該要讓自己一直處在美好的狀態,不應該覺得有傷痛、不應該處於低頻裡,然後想些辦法,讓自己快樂,或是假裝快樂。
不管是第二種情況,或是第二種情況,都是把傷痛壓在意識的底層,甚至是無意識之中。
這種做法不是真正的沒有了傷痛,只是去壓抑它。
另外一個例子是,應該大家現在都知道,自我的需求了吧,自我的頭號需求,是安全感。自我也就是小我,有些人聽到“自我”、“小我”就覺得這是不好的東西。所以呢,自我的需求是安全感,我就要去對付這個安全感,認為渴求安全感是不好的、不對的。
對金錢的渴求,是對安全感的渴求。為了要去除這種渴求,就把自己的身家都捐出去了,把自己搞的窮呼呼的。這也不是正確的做法,這是很恐怖的誤解。
有些宗教人士就走入了這個誤區,認為求道就是應該要清貧,應該要舍,不應該對金錢有執著,要四大皆空。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其實就是在未覺醒前,要求自己的行為像覺醒者一樣,成為一個聖人了。真是好恐怖的誤解。
好多人用這樣的方式,壓抑自我的需求。時間久了,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需求了,都以為自己是聖人了。
正確的方式是,去看到還沒有覺醒的我們,是有自我的,有著自我的各種需求。誠實的去看見我們自己的本性、自己的狀態。
尊者媽媽說:“塑造你的生活“。意思是說,我們應該要去塑造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把我們自己的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那樣。
什麼意思呢?其實也就是我常常在不同的課程、工作坊裡面常說的:“我們要有意識的去創造我們的生活。”。瞭解我們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去學習怎麼正確的去祈禱、自己做出努力,並且學習怎麼去解決、排除祈禱不成功的因素,最終得到我們想要的生活,這就是有意識的去創造我們的生活。
這也就是尊者媽媽說的,對我們自己的生命負責,去塑造自己的生活。
如果我們不是做著有意識的創造,那麼我們只是被生命程式所控制,被生命程式所推著走,這樣我們並沒有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也沒有去塑造自己的生活。
另外還有很多人,是把自己放在被害者角色裡面。覺得自己的生命都是被別人所影響的,被自己的父母,被自己的老公,老婆,被公婆、被自己的孩子所影響。都是別人害自己變成現在這樣子。對生活,對所碰到的人事物充滿了抱怨。覺得都是別人的錯、別人的問題。
這種類型,也是沒有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沒有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這樣的人是不感恩的,充滿了索求。不斷的向別人討愛,索求這個、索求那個,同時覺得、得到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對於自己沒有得到的,怪罪到別人的身上。這樣的人把自己的精力,完全的關注著外面的世界,把自己的力量也完全投射到外面的世界。而內在世界,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力量。而讓自己變得沒有力量的真正原因,卻是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是自己把力量交給了別人,而又不斷的責怪身邊的人。
這像是一個閉環。在這樣迴圈裡面的人自己基本上看不見真正的問題,別人也很難把他拉出來。
所以首先大家必須先對於自己的狀態,有所覺知。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意識的在創造,看看自己是不是認為自己的生命都是受了別人的影響。
然後,我們必須去理解,是我有責任去塑造我的人生。
至於怎麼樣去創造,我們也分享很多方法,例如在另外一個群,《新月、滿月慶典》這個線上公益課裡面,我和寶玲用一整年的時間來教大家怎麼做有意識的創造。
或是我們在其他的一些課程裡面,也教大家,怎麼去創造、塑造自己想要的人生。我也會分享一些方法。
但最重要的前提是,大家必須先對於自己的狀態有所覺知。
尊者媽媽的這個教導,可以解釋的部分挺多,所以我會用三次的線上共修來討論。請大家接下來繼續做這個教導的實修。
回顧 - AB教導JOYCE講述(20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