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4.20

 

 

 

大家晚上好。

我們今天要來看的是,尊者爸爸的有為教導。

 

感知/觀點、真相、事實、實相- 在所有事物中看到這四者(實相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Perception, truth, actuality, reality - see this four in everything ( reality:self-centered)

 

這個教導有點難。裡面用了幾個英文字,翻譯過來,好像都差不多意思:真相、事實、現況、實相、現實、真實。所以這個教導真的有點難。

 

尊者者說,去看到所有的事物,都有這四個階段:感知/觀點、真相、事實、實相。

 

Perception觀點、認知、感知。我們對於自我有著的觀點,我們把它叫做形象(image)。

我們對於別人有著的觀點,我們把它叫做標籤(label)。貼標籤,上個月的教導,還記得嗎?

 

自我給我們自己投射了一個形象,我們就這樣的約翰走路、行走的大叔 keep moving,這樣過了一生。所以我們基本上不算真正的活著的,因為我們不是跟自己的形象連結,要不然就是跟他人的標籤連結。而不是跟真的“人”連結。

 

所以我們對自己有什麼觀點?給自己什麼形象呢?例如,我對自己的感覺很好。自我感覺良好。我認為我是個好人、一個有愛心的人、有同情心、有服務意識等等。我對自己有一定的看法,這是我對自己的“觀點、認知感知(perception)

 

從這個觀點,我必須進入真相(truth)。什麼是真相?

 

上個月就開始參加這個線上共修的朋友,是不是還記得我們說過自我的需求呢?自我的首要需求就是安全感、感到很踏實。基本上對我們許多人來說,一輩子的追尋,例如,關係圓滿,健康,金錢豐盛,事業成功,有房有車,等等,都是為了獲得安全感。

 

當我觸碰到真相時,會意識到一切都是關於安全、安全感 (security)。我是一個好人,這讓我我覺得很安全、很踏實。我富有同情心,這讓我覺得很安全、很踏實。我做了很多的服務、我很有服務意識,這讓我覺得很安全、很踏實。

 

所有的感知、觀點,都是讓我覺得自己很好、讓我有了一種安全感、踏實感。這跟我確實很好或不好無關,我們而是應該去看見,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得到安全感。我們必須意識到這個真相。

 

如果再往下看,我們會觸碰到事實(actuality)。事實是什麼?事實就是,我們所有的決定、所做的一切,都是由程式所控制的。是這些程式在管控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一切都被程式設計好了:婚姻、工作、生意、所有的一切都是源於我們的程式。

 

這些程式,也叫做生命程式。有時候我把它稱為生命的人工智慧程式、生命的人工智慧程式。我們每個人就好像機器人,被著無意識形成的「生命程式」控制著我們。

 

其實不是靈性上這樣說。科學家也這樣認為。大家是否有聽過,認知科學家認為,我們所有活動,包括思想、行為、情緒、反應的99%都由我們的無意識所控制。使用現代科技研究大腦的結果,神經科學家估算我們大多數人只使用了意識腦力的1%不到。

 

這就意味著我們就好像有自動裝置的機器人一樣,無意識地重複,面對類似的事件,相似的情緒反應一再被觸動。所以這是為什麼我把它稱為生命AI人工智慧的「生命程式」。所以我說,我們就好像機器人一樣的生活著。

 

那麼,這個生命AI人工智慧的「生命程式」是如何產生的?

 

依據神經科學家的研究,我們大腦的神經通路的基本結構是在我們生命的前6年,即0-6歲就確定好的。我們在生命的前6年大量地吸收和學習,這樣的機制幫助我們生存下來。大腦的神經通路、大腦回路決定了我們的心理活動有怎樣的特質,包括我們的感知、如何思考、如何看待這樣世界、擁有怎樣的信念等等。

 

而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這個大腦的塑造過程在胚胎期就開始了。

 

事實上我們從受孕開始,整個的胚胎期間、一直到出生之後的六個小時,這段期間,都全部在做程式的設定跟編寫,然後機器人就出廠了。不過出廠後不會馬上使用,而是在0到6歲這段期間,一邊適應外面的環境,借著跟父母、也就是所謂的原生家庭互動,搜集資料,然後回饋來微調程式,再把這個程式更優化一點,更自動化一點。

 

然後,叮咚!AI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就上場了。(就是我!)

 

在後面的人生,我們可能在程式上有些微調,加了一下相對上不重要的一些小程式。然後機器人開始正式工作了。

 

我們後來可能接受了教育、有不同的學習,但這些其實只不過是在機器人身上增加了一些東西,像塗了油漆、增加一些新功能而已。機器人還是機器人。

 

所以不論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或是靈性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生命都是受到AI人工智慧的生命程式、或稱之為無意識程式的控制。

 

這些程式的形成,也會受到很多是集體意識、共同意識的影響。例如,家庭裡面,會有共同、共通的程式。一個地區、社會裡,有些共同的文化。所有的一切,都被無意識儲存起來,形成了我們生命的程式。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的關係挺圓滿的的,或是說,我挺豐盛的啊,我有很多錢,生活過的挺好的,我應該不是你所說的機器人吧?我們講的生命程式有好的,也有壞的。有可能你的正面程式設計的比較好,但是並不表示你就不是機器人。

 

有個很簡單的方法,你只要看,你是不是有情緒?因為情緒就是這些程式在我們身體上的反應而已。除非我們是一直能夠保持在當下,時刻有覺知,否則我們就是被AI人工智慧程式控制的機器人。

 

其實做為機器人還不是最糟糕的,糟糕的是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就是機器人,然後就這樣過了一生。

 

所以我們需要對於這些控制整個生命的程式要有意識和覺知。這些生命的程式正在決定我們的成功,失敗,財富,健康,等等。

 

我們上周提到了負面的想法,負面的念頭。為什麼有些人基本上就是會有,或是說會吸引正面的想法,有些人老是吸引、有的是負面的想法?這個頻道設定其實也就生命程式的一部分。

 

一旦我們看見這些程式,我們會進入實相(reality)。實相是,我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這裡並不是說,我們不應該自我中心。我們需要的是去看到它。

 

我們會講:你這個人很自我哦!就好比說:你這個人很自私!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我們講,自我其實就是我們的無意識,而無意識占了我們99%的意識,剩下的1%才是所謂的顯意識、意識的部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我,每一個人的自我也很大,99%強呀!只不過說它可能是展現出來,或是說沒有展現出來而已。

 

當我們有著自我、做著自我的活動,例如思考、內在對話等等,我們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當我們回避去不愉快的一些事情,例如,某人不去聽他妻子嘮叨,或是去尋求逸樂時,我們實際上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自我無時無刻不在活動,它要麼是逃避痛苦,要麼是尋求逸樂。

 

如果認真的去看,我們在一生中做的所有活動,都是在滿足自我。還記得自我的需求嗎:

 

  • 擁有安全感、擁有確定、踏實感
  • 享樂、逸樂的需求
  • 擁有重要性、被認同
  • 被別人需要
  • 成長的需求
  • 能付出貢獻、被感謝
  • 超越自我的需求

 

我們不是在指責自我,壓抑自我的需求,只是要去看見,自我在不停的在活動著,我們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就可以了。我們只有去看見實相是,我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需要的是去覺知、意識到這四件事情、四個階段:我們對自己的觀點、自我感覺良好;真相是,所有的觀點都是為了要有安全感;事實是,我們都被生命程式所控制著;而實相是,我們都是自我中心的。去看見每樣事物後面,自我的扮演,自我玩的把戲。

 

我舉個例子,例如說,我是位好母親。我自認為是一個好媽媽、盡職的媽媽。我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就開始上不同的父母學堂,看不下百本的育兒書。我給孩子上我們能力能及的最好的學校。每天下班,我就陪孩子讀書、唱歌、遊戲、睡覺,週末陪孩子上他喜歡的舞蹈課、音樂課。我犧牲自己的個人時間,就希望給孩子最好的陪伴。我是一個好母親、我願意犧牲自己,這是我對自己的“觀點、認知

 

真相是什麼?其實一般人並不願意、也不會去看自己所有行為背後的真相。我是個好母親,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甚至願意犧牲自己,自己也不斷投入、努力的學習。我對這樣的觀點感到很安心、很有安全感。深入去看,一切都與安全感有關。做為母親的小夥伴,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狀況。

 

事實就是,我們所有的決定、所做的一切,都是由程式所控制的。是這些程式在管控我們的生活。

 

中國人從古至今就崇尚讀書,古代不是有句話,到現在還會聽到:“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說的是做任何工作都是低俗的,只有讀書才是上乘的。

 

古代有所謂的等級制度,皇帝以下,共分四等,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士農工商。士就是士大夫階層,包括官員、有名分的人,比如秀才,舉人這些都算,這些人有了名分,就成為官員的備選人員,社會地位很高,還可以不服役,不納糧。在過去,讀書人因為社會的現象,被大家覺得是比較好的一個身份。這樣一個長時間的認知,其實已經變成了我們的一種文化。講的好聽是我們的文化底蘊,講的實際一點就是我們共同的生命程式。

 

類似這樣的因素,許多父母就會期望孩子是喜歡讀書、會讀書的。這都是我們所謂的集體的意識,影響了個人生命程式的形成。

 

當然隨著這個社會的發展,大家會接觸到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在我們的無意識潛意識的影響,也會有著變化,程式也會改變、想法也會更多元,對孩子的期望也會有不同。但我們現在是舉了一個比較單純的例子來說。

 

那麼實相是什麼?我這樣的認為自己是個好母親,也盡可能的去維護這個好母親的形象。但是我的內心是真的為了孩子嗎?

 

如果我真實的去看,可能會發現,我是因為恐懼而這樣做。我怕被老公、公公婆婆、我的父母、親戚朋友說我是一個不合格、不負責任的母親。做為母親的角色,我害怕失敗。我害怕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我為了逃避恐懼、對失敗的恐懼,所有我給自己這樣的形象。或是說,我覺得如果我的孩子上了常春藤大學、是史丹福博士、矽谷精英、華爾街精英,我臉上有光,能給我們家長臉了。所有的這些,都是以自我中心的。不是跟孩子連結,真正感受到孩子的需求。

 

就像我的一個親戚,他們從孩子小時候開始,每週都帶小孩到外地去玩,希望給孩子有不同的新鮮感,所以每週他們都到不同的地方打卡。其實對於小小孩來說,就像我們之前常常提過,小孩子基本上是很在當下的,即使是每天、每週都玩著的蕩秋千,同樣的溜滑梯,他們每次見到都好像新的一樣。所以對孩子來講,其實去哪有什麼分別呢?反過來說,如果從人智醫學的角度。孩子在6歲之前,重要的是培養一種韻律感,讓他們對於事情能夠有預期,對每天活動的安排能夠有預期,這樣會給他們帶來一種安全感。如果以這個角度來講,我的那個親戚,他的他們的這樣的做法,把大人累壞了,同時對小孩也沒有什麼好處。那麼,為什麼我的親戚會這樣做?他當然是認為這樣對小孩好,如果這樣做了,他們就是好的父母。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絕大多數是從自己的觀點出發,而當我們看見自己的實相,會發現所以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今天要給大家一個回家作業。在接下來的幾天,到我們下次線上共修之前,請大家在生活裡去思考這個教導,類似我舉的例子,這樣的去看自己的生活。大家要在生活裡面實際的去做,才能得到這個教導的禮物。

 

 

巴關說,對於任何事物,都有四個階段:感知,真相,現實,現實

 

你對那些事很有把握。這是真理。

 

首先你有知覺。事實是,這一切都是為了安全。如果有人走過來對你說:你不是個好人。你會崩潰的。有人說:你做得不好,塞瓦。你會崩潰的。

 

假設你想讓你的兒子成為一名醫生。因為你很安全。你認為你是一個偉大的父母。但事實是,你想感覺到“我兒子是個大醫生”。這是事實。你必須意識到這個事實。

 

 

所有這些感知都是為了給你一種安全感,讓你覺得自己很好。並不是說你很好或不好。你應該看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的安全。

 

那就現實點吧。事實上,你有這樣的程式。在這之後,你會發現你所有的決定都是由一個程式控制的。這是現狀。每個人都是程式設計。這些程式控制著我們的生活。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你的事業,一切都是程式化的。

 

你必須意識到你的計畫,看看這些計畫是如何控制你的一生的——它是如何決定你的成功、失敗、財富、健康……一切都在那個程式裡。這不是信仰,而是你的計畫。

 

你在6歲就開始程式設計,有時甚至在8歲或9歲。到那個年齡,所有的程式都完成了。你說“我兒子是個醫生”。他是一名醫生,因為他生來就是醫生。這些程式運行你的生活。一切都是因為程式設計。只有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會發現一切都已經被安排好了。你的婚姻、工作、事業,一切都是因為你的程式設計。你應該意識到這個程式控制著你的生活——決定你的成功、失敗、財富、健康……這是程式設計而不是命運。

 

你去面試。你準備得很好。因為你的程式設計,在你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你覺得你不會得到這份工作。儘管你的面試表現很好,但你的消極規劃會引發另一個人的規劃,這個人會因為某種原因決定不給你這份工作。不是他告訴你你不適合,而是你告訴那個人你不適合。因為我們都是有聯繫的,他的潛意識告訴他:不要選擇這個人。內部程式控制外部事件。

 

所以你看到你的愛,你的同情,你的seve,一切都是你的程式。

 

首先你有知覺,然後你看到它背後的真相。你看到你的真相就是你的安全,你看到一切都只是程式設計。我們已經被程式設計了。

 

當我們越深入,我們就會看到現實。我們看到的是,你接觸到的是現實。

 

你的現實是什麼?事實上,你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這就是你所看到的你沒有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你做每件事都是為了自己。無論你做什麼,都是為了你自己。你希望你的兒子成為一名醫生,這樣他就會實現你的夢想,讓你感到自豪,並提供經濟保障。

 

只有當一個覺醒的人,自我才會出現。作為一個沒有覺醒的人,你必須以自我為中心。Sri AmmaBhagavan沒有要求我們做任何改變。Sri AmmaBhagavan只是想讓我們意識到這四個階段。你必須看這四個階段。

 

在現實中什麼是“自我中心”。沒什麼不對的。我們並不是說你不應該以自我為中心。我們只是想讓你看看。奇怪的是,當你看到它的時候,你會收穫,自我會被抑制,最終在手術中消失。


回顧 - AB教導JOYCE講述(20190417)

https://sarani.pixnet.net/blog/post/22927113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阿瑪巴關 JOYCE 實修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rani 的頭像
    Sarani

    合一淨源中心

    Sara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