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個籃子
2014-03-28 轉自純粹空間
 image  
 童年時期體驗到愛的人,自然會成為一個充滿愛的伴侶或朋友、善解人意的父母,而且往往會是成功的人。
 
一個快樂的人,也會是一個有靈性的人。
 
印度南部的喀拉拉省有非常多的大象,其中一個特別區約有六、七隻,每一隻都只用細繩就就拴得好好的,繩索的一端綁住大象的一隻腿,另一端則綁在一個小樹幹上。當地人用這些大象來從事重勞力工作,有時森林裡會有參天巨木因年久腐朽或颶風下雨而倒塌,這些大象就可以幫忙清理樹幹。既然大象毫不費力就能拖拉巨木,為什麼不會掙脫腿上綁的細繩呢?
 
象群管理員大笑說:“喔,當然不會。大象從小就被繩子綁住,已經被制約了。所以現在只要它們的腿被綁著,就會相信自己無法掙脫。一切不過是個信念罷了。”
 
一個信念都能掌握孔武有力的巨大動物,更何況是小小的人類?每個人都有神聖的天賦等著覺醒,但有些童年發生的事情深深的束縛著當年還是孩子的我們,即使後來長大成為非常強而有力的人,仍然會有個無形的繩索綁著我們,不讓我們自由。
 
當孩子不帶恐懼、很有安全感的長大時,就會長成令人喜愛而且很自由的人,可以創造更好的地球。為了創造新的人類世代,我們必須致力於兩個方面:一是從成人的心中移除恐懼,二是養育出不帶任何恐懼的新人類。
 
人在成為工程師之前,必須先學習工程學;成為醫生之前,一定得先學習醫生;在成為父母之前,也得先學習為人父母的藝術。當然,學習是永遠不嫌晚的。
 
當一對伴侶決定成為父母時,必須瞭解:一個即將被帶到世上的靈魂或者存在的意識,在你們意圖成為父母的當下就被創造出來了。從你決定要在地球上養育一個生命開始,這個個體的意識就已經決定了。
 
巴關說:
 
培養下一代的藝術,始於受孕之前。你與伴侶必須非常清楚的知道,你們想要什麼樣的孩子,你必須立下意圖。不管是想像哪一個偉大的靈魂,根據你的情況、文化、信念系統、無論你想要的是什麼,你都擁有完全的自由。
 
受孕的時刻非常重要,你必須學習這門藝術。子宮中發生的事極其重要,你有什麼樣的思想,丈夫有什麼樣的思想、懷孕時做了什麼……一切都非常重要,因為你整個生命一直都受到程式的控制。
 
因此,你不過是一部已程式化的電腦,而你的程式實際上從誕生之前就開始了:受孕的時刻、在子宮中發生的事情等等,基本上我們將之分成“四個藍子”。這些藍子決定了你的生命是成功還是失敗,豐盛還是貧窮,健康還是多病,每件事或多或少都在那十個月內決定好了。
 
分娩的時刻也非常重要,孩子出生時,迎接孩子的是誰?做了什麼評論?比方說,一個膚色很黑的孩子在醫院出生,而接生的醫生特別不喜歡膚色黑的人,心想“噢,這孩子真黑啊!”
 
孩子就會將之記錄下來。
 
請記住,直到出生後第六個小時,孩子都不是孩子,而是一個有著孩子身體的成人。他會像成人一樣思考與感覺,像成人一樣做記錄,這些記錄會一直儲存到孩子長大,乃至死亡。
 
如何迎接孩子到來非常重要。在孩子出生後的六小時內,他有被觸摸嗎?有人對孩子說好話嗎?所有的細節都非常重要。從出生後的六個小時、六星期到六年,程式不斷地被設定,然後就關閉了,這就是所謂的‘初級程式設定’或‘最根本的程式設定’。在那程式裡,有生命的祕密:壽命長短、會與誰結婚、將擁有什麼樣的人生、生活平庸或冒險、人生平凡或偉大……一切都在那裡決定。
 
而六歲至十四歲之間是‘次級程式設定’,在這個時期可將一些價值觀放到孩子的內在,並訓練孩子。十四歲之後,就僅是學習和選擇了。因此,初級程式是最強大的,次級程式、三級程式都比不上。
 
這三種程式控制著一個人的生活,如果希望生活可以真正的改變,必須改變初級程式,那麼次級和三級程式就很容易處理了。
 
影響生命的四個重要階段:人生的四個藍子
 
許多古老的傳統智慧都提及受孕應該要在一個非常吉祥的時刻,因為這個時點會決定哪一種靈魂將透過你成形,這個靈魂的形體會被賦予哪些制約與目的,並決定之後顯化的命運。
 
因此,從受孕到孩子出生後的六小時,可區分為影響生命的四個重要階段:
 
第一個籃子:受孕到懷孕初期
 
孩子並不是從母親子宮生下之後纔算出生,而是出生於受孕的那個當下。如果受孕期間父母都處於快樂和充滿愛的狀態,而且有意圖地設定想要把什麼樣的孩子帶到世上,這對那即將誕生的意識絕對有幫助。倘若父母處於創傷的狀態,感到驚慌、緊張、受傷等,都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個性。
 
第二個籃子:懷孕中期到晚期
 
受孕後,胎兒在子宮中的那幾個月也十分重要。子宮中的嬰兒胚胎即使閉著雙眼,但大約五到七個月就看得見,也聽得到。這時的胎兒就像一個正在靜心的瑜伽士,雖然眼睛緊閉,卻能看見。
 
胎兒是具有完整意識的個體,能體驗到母親正在經驗的一切事物。事實上,他也同時體驗到父親正在經驗的許多事物。如果母親打算看恐怖片,或是即將體驗巨大的緊張或壓力,胎兒也會經驗到。此時胎兒是純粹體驗的存在體,若母親處於寧靜平和的狀態,胎兒也會經驗到寧靜和平和,這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父親能經常和母親坐在一起,對腹中的胎兒的分享生命中所學到的事物,知道他正在傾聽,那麼胎兒就能吸收這些智慧。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時期。
 
第三個籃子:生產時
 
生產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孕婦會經歷痛苦,但此時胎兒也正在體驗相同的痛苦經歷,甚至更痛;他不只會有身體的創傷,精神及情感也會受傷。請想象一下:胎兒原本在子宮中感覺到極樂與無重力感,但生產時,周圍的空間突然減少,他經驗到一股強烈的窒息感,被擠壓到一條深暗的隧道……接著,突然來到一個有重力的世界,經驗到被估量的感覺。
 
這是大自然所設計的出生方式,無從改變,那我們是否可以讓充滿創傷的過程至少舒服一點?如果母親不會驚慌、恐懼,如果她能學到任何形式的靜心,以平靜、放鬆下來,那會有極大的幫助。另外,你也可以使用合一祝福來幫助母親放鬆。我們發現孕婦接受合一祝福有極大的益處,不僅可以讓胎兒在子宮中的經驗更為舒適,也能讓產婦在放鬆的狀態下,將寶寶生出來。
 
第四個籃子:出生後的六小時
 
嬰兒出生後的最初幾小時收到什麼樣的對待十分重要,因為在出生後的六個小時內,孩子具有大人的意識,他的意識狀態是擴張的,能感覺到醫生、護士、母親、父親及周遭所有人的想法。如果環繞著孩子的人對這新生兒表示歡迎:“親愛的,我們等你好久啦!你是個天使,我們好愛你……”這個孩子會覺得他是深受歡迎的。反之,如果周遭的人對孩子品頭論足,不管是否有表達出來,請記得,孩子這時可以感覺人的意識,所以如果周圍的人在此時說出或心想:“這孩子很黑。”“這孩子長得不是很好……”孩子一定會覺得受傷,而且是一輩子的創傷,也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
 
即使之後父母開始愛這個孩子,世人也給予深厚的愛與關心,但受了傷的孩子還是拒絕相信有人會真心愛他們。他們總是沒有被愛的感受,除非透過生命中的某些過程得到療逾。所以在孩子出生後的六個小時內,如果周遭的人都可以表現出愛,將會非常棒。
 
對這個寶寶來說嗎,和母親接觸、被母親擁抱都是非常好的。強烈建議在寶寶出生後,請立即把他放在母親的身上,因為這樣會幫助許多流經寶寶的荷爾蒙平靜下來。和那些出生後沒有與母親接觸的、沒有被擁抱的寶寶相比,這些孩子的通常會溫和許多。
 
如何養育孩子?
 
經過四個藍子的階段之後,我們要如何養育孩子呢?
 
巴關說:
 
每個人都必須懂一些生命發展的基本心理學,以及當孩子在五歲、十歲、十五歲、二十歲時,會有什麼樣的思考、感受和行為模式。每個人都必須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因為很多的謎都源於此。孩子叛逆不聽話、不服從你、不與你說話,全都受到生理的控制。
 
當你具備這些知識,一半的問題就消失了。此外,對待孩子時,你必須也成為一個孩子,將自己放在孩子的角色中。回想自己五歲、十歲、十五歲大時的樣子,你就會知道要如何對待孩子。
 
還有,不要把孩子當小孩來對待,要將他放在與你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應視為非常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人。在印度有個通則,長久以來一直是指導原則,幾千年來幫助了數百萬人民:在孩子六歲前,待他像個國王或皇后;六歲至十二歲時,待他像個王子或者公主;十二歲後,則把他當作朋友來對待。我們嚴格遵循此原則,成果斐然。
 
在這之後,你必須做好父母,也就是你的內在必須沒有衝突、恐懼、焦慮,你必須是個整體,內在絕不能分裂,必須保持完整;你必須看見自己本來的樣貌,如實如是地愛自己與接納自己,這是你可以對自己做的,如此一來,無論之後你做什麼,對孩子來說都是完美的,他公忠實地迴應你、但是如果你內在不和諧,那麼不論做什麼,都只是做出動作而已,這樣就會對孩子創造奇蹟。
 
把孩子當國王皇后般對待
 
教育0-6歲的孩子時,請做到:一、給予豐沛的愛、注意力與關懷;二、試著不要說‘不’。
 
在孩子0-6歲的成長期間,你要傾注愛、注意力與關心在孩子在身上。做所有你能做的事,但必須持續愛著孩子,不要在這期間傷害他。還有一點很重要:你要減少對孩子說‘不’的次數。這個年紀的孩子非常難以管教,且會持續跟你要這個、要那個,總是跑來跑去、動個不停。但是如果父母一直對他說:‘別做這個,別做那個,這個不是給你的。’像這樣持續地說不,通常孩子就會漸漸養成暴力傾向,因為孩子的內在沒有可以接受拒絕的系統。
 
儘可能減少說‘不’的機會,試著去順從孩子的希望。你當然不可能滿足孩子所有的希望,也許是因為財務狀況不允許,或者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因此,為人父母者必須好好辨別。如果你無法提供某些事物,儘可能就別讓孩子看到它。試著防止孩子產生要它的慾望,因為即便是大人,要對自己的慾望說‘不’也很困難。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經驗宇宙與生命,所以儘可能陪在他身邊。孩子六歲之前所體驗的品質,決定了他日後的觀點如何發展。如果要孩子未來成為快樂的人,就儘可量給他歡樂;如果要他未來成為有感知能力的人,就盡你所能地給他愛;如果希望他變成懂得感恩的人,就多多讚美他。做所有你能做的事,直到這個孩子滿六歲為止。
 
把孩子當王子公主般對待
 
養育六到十二歲的小孩,則必須:一、在自由與紀律之間取得平衡;二、成為孩子的模範。
 
在六到十二歲的階段,你必須像對待王子或者公主一樣地對待孩子。此時你開始找尋自由與紀律之間的平衡。不是透過強迫來規範孩子,而是幫助他形成良好的制約,對生命有正確、全面的觀點與意見。如果你希望孩子尊重工作的價值、關係與財富,那麼請以身作則。找一件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看著孩子模仿你,而在這過程中,你也會有所成長。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要是看到父母互相破口大罵,他很快也會對父母大聲頂嘴,不能對孩子說‘不要大吼大叫!’‘你還小’這類的話,因為他只是在模仿大人,而且孩子不會聽你的話,他只是模仿自己所看到的。
 
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無法操控的,像是我們無法控制孩子跟哪一種朋友交往,也無法得知生命本身會提供何種教導,但只要父母能接受自己,彼此關懷並相親相愛,孩子就有可能成為很棒的人。
 
把孩子當朋友般對待
 
對待十二歲以上的孩子,建議你:一、成為孩子的朋友,帶著尊重來愛他;二、幫助你的孩子思考與做決定、
 
父母必須把十二歲以上的孩子當作朋友,你們是平等的。在生命的任何一個階段,孩子和你都是平等的,而你必須帶著尊重來愛他,因為受到尊重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偉大的個體。滿十二歲以後,你和孩子的對話必須有所改變,裡面沒有指令,只有建議和提問。
 
如果父母能培養問適當問題的藝術,協助孩子思考、做決定等,對孩子會相當有幫助。滿十二歲以後,孩子可能會養成拒絕你的習慣,去做那些你不要他做的事。比方說,如果你要他早點回家,他可能很晚才回家;如果你說不要跟某人玩,你會跟你唱反調;如果你建議某個課程可能對他有益,他就會拒絕去上。
 
通常孩子都會度過這個‘說不’的時期,這在孩子人格的演化上是非常自然的階段,因為他需要確立自己的個體性。在這個階段,孩子並著找出‘我是誰?我是什麼?’無法再把自己想成某某人的女兒、某某人的兒子,而是試著將自己和父母分開,去尋求並證明自己是誰。所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的拒絕你,即便你提供的建議可能更合理。但是,無須擔心或驚慌,因為孩子滿十八歲或二十歲時,自然會度過這個階段。
 
如果你有能力也有意願,請儘可能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觀念。如果你認識的人懷孕了,或是你知道某人計劃生養小孩,請將這個觀念告訴他們,這樣就可以為未來的世界培養更多美好的公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rani 的頭像
    Sarani

    合一淨源中心

    Sara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