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的成熟---上
2014-01-19 合一奉愛
水果成熟時,自然會從樹上落下。在靈性生活中,時候到了,心就會像水果一樣開始成熟、變甜。我們的修行會從青澀、艱難的成長期(尋找、發展、改善自己),轉變成在奧祕中安住,從信賴外在形式轉變為安住於內心。曾有位年輕女子在剛開始修行時,因為面對家庭的問題和父母信奉基督教基要派教會而極度掙扎,她寫道:“我是佛教徒時,父母怨恨我;但我是佛陀時,他們深愛我。”
想要在靈性上成熟,就要放下僵化和理想化的生命方式,在生活中找到彈性和喜悅。隨著靈性的成熟,就會帶來心的柔軟,自然表現出自在與慈悲。道家老子頌揚這種精神而寫道:
以道為中心的人,可以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兒沒有危險。即使在巨大的痛苦中,他仍認識宇宙的和諧,因為他在心中找到安詳。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東方的靈性在美國開始流行時,其修行方法在一開始被理想化和浪漫化,大家嘗試用靈性來“達到高潮”、體驗超凡的意識狀態。許多人相信有完美的上師和絕妙的教法,只要加以跟隨,就能達到全然的開悟,並改變世界。這種模仿和自我陶醉被秋陽·創巴仁波切稱為”靈性的物化”,表面上接受靈性傳承的儀式、服裝和哲學,實際上卻藉此逃避日常生活,只想成為更屬靈的生命。
幾年後,大部分人開始發現,高超的狀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而靈性也不是離開日常生活,去尋找一種崇高、充滿光明的生活。我們發現意識轉化所需的練習和訓練,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我們開始看見靈性道路的要求比它一開始所提供的還要多。去掉修行的浪漫憧憬之後,大家開始清醒過來,瞭解到靈性要求我們以誠實和勇氣看清真實的生活處境,包括我們的原生家庭、我們在周遭社會的位置。我們獨自或在團體中通過滋長的智慧和幻滅的經驗,開始放棄靈性生活和團體的理想化觀點,不再以之為逃避世界或拯救自己的方式。
對許多人而言,這種轉變會成為更深入整合和更有智慧的靈性工作的基礎。靈性工作包括正當的關係、正當的生計、正當的話語,以及靈性生活的各種倫理面向。這種工作要求不再有切割分隔,並瞭解所有被推入陰影或加以逃避的事物,最終仍必須融入我們的靈性生活,沒有一件事會被遺漏。靈性在於我們是什麼人,而不在於我們追逐什麼理想;靈性不再是到遠方的印度、西藏或祕魯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而是回到家中。
這種靈性充滿了喜悅與整合,既是平凡的,也是覺醒的。這種靈效能讓我們在生活的驚奇之中安住,這種成熟的靈性讓神聖之光照亮我們、穿透我們。
以下我們來探討靈性成熟的特質。
非理想主義(non-idealism)
成熟的心不會有完美主義,它安住在存有的慈悲中,而不是完美的楷模裡。非理想主義的靈性不會尋求完美的世界,也不試圖使自己、身體與人格變得完美,不會根據外在某些極度純淨的特殊形象而對老師或開悟保持浪漫的想法。因此靈性生活並不是尋求收穫或成就,而是去愛和自由。
阿凡提-納斯魯丁的故事說明了追尋完美的挫折感。有一天,阿凡提在市場遇見一位即將結婚的老朋友,這位朋友問阿凡提是否曾考慮結婚。阿凡提回答數年前曾想結婚,於是開始尋找完美的女人。他先到大馬士革,找到一位非常優雅而美麗的女子,但發現她缺少靈性。接下來,他到更遠的伊斯法罕,遇見一位非常有靈性,且能在世上自在生活又很美麗的女子,可惜他們無法好好溝通。“最後,我在開羅找到了她,”他說,“她是完美的女人,充滿靈性、優雅、美麗、非常自在,每方面都很完美。”朋友問:“那你和她結婚了嗎?”“沒有”,阿凡提回答,“不幸的是,她要的是完美的男人。”
成熟靈性的基礎並不是追求完美,也不是要得到某種想象的純淨感,它的基礎只是放下、愛、向一切敞開心房的能力。沒有完美的理想時,心就能把我們遇見的苦難和不完美轉變成慈悲。在這種非理想主義的修行中,即使是無知和恐懼的行為,也能被神聖照亮、穿透,引導我們對一切之中的奧祕感到驚奇,而沒有批判和指責,因為我們並不是嘗試使世界完美,而是使我們對世上一切的愛變得完美。托馬斯·默頓就是以這種方式看待靈性的,他說:
我好像突然看見他們內心隱藏的美麗,我看見的深度是罪惡或慾望都無法達到的,好像看見上帝眼中的每一個人。如果他們能看見自己的本然樣貌,如果我們能以這種方式看見彼此,就不可能再有戰爭、仇恨、殘酷的行為……我認為那時的大問題就是我們會匍匐在地,互相敬拜。
仁慈
靈性成熟的第二個特質就是仁慈,它是以自我接納為基礎。為我們曾有過的無知行為或仍留在我們心裡的恐懼而產生的罪惡感、指責或羞愧,無法發展出仁慈。瞭解開放需要慈愛的溫暖陽光。我們太容易把靈性和宗教轉變成艾倫·沃茨所說的“可怕的義務”。詩人瑪麗·奧利弗(Mary Oliver)寫道:
你不需要當好人,
你不需要用雙膝跪行
穿越一百里的沙漠,表示悔改。
你只需要讓身體這個柔軟的動物
愛其所愛。
深入的自我接納會滋生慈悲的瞭解,就如我問一位禪師是否會生氣時,他回答:“我當然會生氣,但幾分鐘後,我會告訴自己:‘生氣有什麼用!’然後就放下生氣。”這種自我接納之上佔了靈性修行一半以上的分量。成熟的靈性會反映出我們內心深處感恩與寬恕的能力,就如禪學詩人愛德華·艾斯比·布朗(Edward Espe Brown)在《塔薩加拉食譜書》(The Tassajara Recipe Book)中寫的:
任何一刻,準備這一餐
我們可能放出三萬尺的瓦斯
立刻進入空中
讓毒物落到樹葉、
蕨類和動物的皮毛上。
眼前的一切都將結束。
我們仍然繼續烹調,
將一切珍愛的
夢想放上餐桌,滋養
和保障我們親近又親愛的人。
在這個烹調的動作中,我訣別
我以前一直堅持你是唯一該被指責的人。
在這最後一刻,我睜開雙眼
凝視著你,帶著所有
被我壓抑了許久的
溫柔與寬恕。
如果沒有未來
我們還有什麼
好爭的。
Any moment,preparing this meal,
We could be gas thirty thousand
Feet in the air soon
To fall out poisonous on leaf,
Frond and fur.Everything
In sight would cease.
And still we cook,
Putting a thousand cherished
Dreams on the table,to nourish
And reassure those close and dear.
In this act of cooking ,i bid farewell.
Always i insisted you alone were to blame.
This last instant my eyes open
And i regard you with all
The tenderness and forgiveness
I withheld for so long.
With no future
We have nothing
To fight about.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