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體的階段

藉著觀照的參問,回到心中去明白心智的作用,心智等同於心念,它是千變萬化無法止息也不會消失,唯有回到你的參問,由粗造的肉身藉呼吸,來安定沉靜在自己的心智裡,在心中參問我是誰?是誰在起念頭?念頭對誰而生?如此反缚作用,便能明白穩定心智,而安定的寧靜狀態才能奠定在那個穩定點,融入於本我的自性

 

而呼吸只是初階的控制,對應萬馬奔騰的心念,是初階旅程也是心靈領域裡常作用的遊戲,有些混淆的認知,而在觀照與冥想中有了不同的發展。

 

當真觀照於內心時,有一個看!在遍知遍覺與遍照裡,而不隨著心念的意智向外奔馳,它有一個能見!與看!的能所的量在蓄積著,在奠定著這個觀的穩定度及深入的力量,不被思想的意識攀附在眼、耳、鼻、舌、身的作用,產生幻覺、幻想、幻視而在迷妄的境地裡,這也是觀最大的妙處,經典中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無垢清淨觀、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間、悲體戒雷震、辭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厭、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觀者才能夠見內與見外,不落入諸想意智不耗心神。

 

而冥想作用起於腦部的活動區域,會隨著你的思想與認知,在你的世界裡編造,而創化出千奇百怪的這些遊戲,以迎合有個我的我是的幻想,因冥想活動於腦部的區塊易耗身,如眼神上吊心神飄浮,而隨著外在引導任其心智的作用於無形,被集體的能量或外來的能量波及,產生胡思亂想無意識催眠,自己的心神力量較薄弱,甚至耗損到魂、神、意、魄、智,則非是在真知洞見裡,此冥冥之中的冥它是一份自然的顯,會在喜樂中而放鬆,但意識也會隨之渙散飄在外中較易發生出離本體,這是心智念頭的戲碼,觀想與冥想的不同。

 

世人很難辨別!唯有真知洞見的上師或神,才能引領與恩寵渴望解脫苦難的眾生,一心為求心靈解脫証得自性的弟子,能臣服於神恩的寵愛與光耀被顯化,而引領逐步慧見如來本性,所以在心體的界面,意根分表意識、淺意識、無意識、集體意識、超意識,心靈力量有微妙的細微關係,唯有不斷的趨向內在,回到心中不斷的參問,才是唯一的法門。

 

而宗教所教你的持經、念咒、靜坐、呼吸控制,只是控制心智的一個善巧方便法,當呼吸回到正常狀態時,心念又起業力又染,要讓你的心體可以開展,必須對於意識先有基本架構的明白,才能落實在觀的專注與參問,以參問的法門落實自身了悟,而心靈的力量與活動,只是提供廣泛的觸點,讓你能在能量的覺知裡,以及身心整合活動中有所體悟與經驗,觀者之觀不在其位,則只玩著不同的心靈戲碼與攀緣附喝無了義。

 

但若真心探究自身於生命的明白,則因苦痛的心體欲求解脫,則一層一層契入靈能之光的照耀而有所明白,漸次退去無名障垢的厚重外衣,層層進入清透潔淨明亮的體悟,而慧見神性與上師的恩寵所顯化的奇蹟,如此便能有所進步。 

 

 

                                                 作者:寶玲     版權所有勿任意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rani 的頭像
    Sarani

    合一淨源中心

    Sara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