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免於受苦 

 

 

問題:這世上沒有人是免於痛苦的。要怎麼做才能免於受苦?

Bhagavan:很簡單,請尊從免於受苦的七個真理︰

1.萬事萬物來自一個源頭,它可能是神或能量。生命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2.如果你與這個源頭合一,就不會有是非好壞的檢擇。是非好壞只是我們的看法。萬事萬物來自一個源頭。

3.生命無非是對“自我“的追尋。生命裡所發生的事、所看到的人,一切都是你的”自我”的反映。如果你苦於貧窮,這表示你內在有失當之處,你必須先修正錯誤才能脫離貧窮。如果你心懷憎恨,你所遇見的人也都會展現憎恨的品質。如果你有邪惡的想法,你所遇見的人也會有邪惡的想法。先從瞭解自己開始。

4.明白你在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神的恩典。如果走路時滑了一跤,試著去明白這也是神的恩典。如果你能在萬事萬物中看到神的恩典,生命將會變得很美好。

5.明白你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都只是神對你的”考驗”。它不是一個壞的經驗,如果你認為它是壞的經驗,就意謂著神不慈悲。面臨問題時,當它是讓你面對而後能從中走出來的一個機會。你被給予人、財富、自信來面對挑戰。能明白這點,信心就會增長。神給你考驗,就只是為了考驗你的信心。

6.如果你明白你的任何經歷都是神對你的考驗,你就能對問題深思並以更好的方式處理。你會知道它的結果。你不會有恐懼。

7.如果你了解以上六個真理,你就會有巨大的蛻變。之後,你不只會慈悲,甚至會變成“慈悲“本身。

遵循這些真理,你的關係會改善,關係中會充滿愛。到達這個階段,你就已經準備好可以接受我所提到的“手術“。你會經驗到像Ramana、Adishankara等聖者所經驗到的神聖恩典;你只會有喜悅。不要嘗試去做邏輯性的分析。我們的目標是開悟。如果你遵循這些真理21天,你會充滿喜悅。我們的問題在於我們只會散佈憂愁與悲苦。那就是地球瀕臨死亡的原因。經驗到了喜悅與快樂,你能散佈給別人的就只有喜悅與快樂。

 

 

 

許多次,在生命的不同階段發生重大事件時,頭腦中最強烈的疑問是:「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的人生會遇到這些非比尋常的情況?」尤其是遭遇負面情形時,人往往會為了發生的事,不是責怪他人,就是怪罪神。但是到底是誰該為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負責呢?是外在因素掌控了一切,或者我們自己該負起責任?

Sri Bhagavan曾說道:「我們是自己人生的創造者」,我們完全要為發生的事負起全部責任。頭腦是與事件是牽連的,頭腦影響著事件,而事件影響著頭腦。創造事件的頭腦力量是創造性思想的力量,宇宙依循特定的規律法則運作,這是人類存在的基準。宇宙的外在現象,是依循科學法則,而對於生命,是依循因果法則運轉,因果法則中談到:「Yad bhavam Tad bhavathi。」(你成為你所認為的),這個世界是我們內在狀態的顯化,我們所遭遇的情形,所遇見的人,所面臨的問題,與各式各樣的生命經歷,都是我們內在的投射,換句話說,是我們創造自己的實相,我們是自身命運的創造者。知覺是個濾器,過濾我們所經驗的實相,感知的實相最終將成為顯化的實相,你成為你所認為的,我們發現我們所感知的。思想的力量無窮大,它有創造的力量,每次我們感知,懷有包含譴責與情緒的思想時,創造過程就進入程序中了,箭已射向天上的平台(思想層),一旦”物以類聚法則”運作,思想就會吸引所有相似的思想,當所有相似的箭聚集,抵達臨界點時,”交互作用法則”就會運作,你釋放的思想就會顯化為事實。你已收穫你所散播的許多次了,如果你射出的箭是批判,就會遇見批判性的人;如果你射出的箭是背叛,就會遭遇背叛;如果你射出的箭是憎恨,就會被憎恨;如果你有恐懼,讓你恐懼的情況就會發生,諸如此類的情形。

「為什麼這會發生在我身上?」,不過是一句自相矛盾的話,這一切都是你自己創造的,我們對思想與真實之間的關係缺乏清晰的覺察,也許這兩者之間的時間間隔太長了,讓我們難以追蹤。思想顯化為事實,也許要花費一星期、一個月、一年、十年,甚至更長久的時間。例如,小女孩希瑪過去總是認為,只有她生病或不在人們身邊時,其他人才會明白她的重要性。隨著時間流逝,結婚之後,她就不再這麼想了,但是就當她與老公小孩過著幸福的生活時,她罹患了癌症,而且無法治癒。

不斷檢視我們的生命可以幫助我們看見關連性,交互作用的速度取決於個人的進化程度,有時抵達臨界點要花費一生,甚至更長久的時間。如果以這項宇宙法則來檢視我們的人生後,還是沒得到問題的解答,唯有”輪迴論”可以解釋其餘的問題了。

思想顯化為事實的整個過程是因果循環,生命是一連串的因果循環,覺知這項永恆法則幫助我們有能力改變因果過程,但無法在因果循環過程的中間改變。我們擁有智慧的力量與自由意志的選擇,去檢視改變我們的人生,但是在因果循環將結束時,我們就無法改變。跳躍在半空中的青蛙無法改變牠的軌徑,但是落地後,牠可以選擇下一次跳躍的方向。

當我們問:「這世界為何如此糟糕?」,我們所見的世界是我們的負面思想與負面情緒的顯化。許多次,我們察覺到,即使我們盡可能正面思考,頭腦依然傾向於負面,該怎麼辦呢

睿智的醫師最終總是說:「預防勝於治療」,真正的預防只能透過徹底轉化與心綻放而來,Sri Bhagavan

 

引用~台灣合一基金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合一 Sri Bhagavan 巴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rani 的頭像
    Sarani

    合一淨源中心

    Sara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