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7
感謝您帕格萬,臣服於您的蓮花腳下,我親愛的帕格萬。
當我們看到教導中的矛盾時,又如何去平衡呢?
帕格萬:”是的。我理解你在教導中看到的矛盾。本質上,你應該明白這是基於世俗之道(Iham)和靈性之道(Param)的工作。我們兼顧世俗以及靈性之道。我們不會說世俗之道是無用的。我們只要靈性。我們也不說靈性是無用的,我們只要世俗之道。我們兩者兼顧,取決於生活中的具體情況。
現在,如果一個年輕人來找我,我不能告訴他,”看,你和宇宙是一體的。不要結婚。不要墜入愛河。不要賺錢。成為一個苦修者吧。我不能告訴他這些。
我會給他一個願景,一個生活的目標。我甚至會計劃他的生活,讓他實現一些事情。我們為很多年輕人做了這些。我會讓他生活富足,愛上一個女孩,結婚生子。我將專注於這些事情。我不會告訴他,”所有的渴求都應該消失,。我不會講這些東西。我會在頭腦里工作。
在世俗層面,我們將在頭腦里工作。在靈性方面,我們將試著把你從頭腦中帶出來。但這一切都是有時間性的。對於一個年輕人,我們必須組織他的頭腦。大多數人頭腦混亂。頭腦本身就是一種混亂。所以我們必須重組它,把它按順序排列,這樣你就能成功,這樣你就能享受。
你不能把他和一個修行者相提並論。讓他換一個模式吧。
讓他圍著一個女孩兒轉。讓他去賺錢吧。讓他開他的車吧。這個世界上有什麼?無論那裡有什麼,讓他享受吧。讓他在世界上取得成功。讓他品嘗成功的滋味。在那裡,整個事情――談話將會不同。我會加強自我,去實現一些事情――但要有一個小小的改變。我會教他如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同時以他人為中心。如果你發現了這一點,你的”自我”會因為以他人為中心而更加滿足,這就是智慧的綻放。我們稱之為智慧綻放。
如果你只以自我為中心,那就是智慧的失靈。最終,它將導致巨大的受苦。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滿足實現你自己的同時也要以他人為中心”。以他人為中心,你不會失去任何東西。如果你是一個以他人為中心的商人,你會非常豐盛的。通過成為一個以他人為中心的科學家,你會有越來越多的發現。但他們很多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在最初的享受之後,最終會導致受苦。
我們的自我中心就是以他人為中心。它仍然只是以自我為中心。你是在幫助另一個人,這樣你就能快樂。你以自我為中心,也以他人為中心。這被稱為智慧的綻放。當這發生時,心花也綻放了。以他人為中心是更容易的。它帶來巨大的快樂。
但這一切都發生在頭腦裡面。這種愛是在頭腦之內的。
在這裡,我們有所不同。有一種超越頭腦的幸福。有一種超越頭腦的愛,我們稱之為無條件的愛。這基本上是為那些要進入靈性之道的人們準備的。我們正在為他們做準備。
但在世俗之道里,是男女之愛。這也是我們(以後)會談到的。有時你會想,”帕格萬怎麼這樣說話?他就是那樣說的。”
你必須把我的話放在適當的語境中,弄清楚我說的是世俗之道還是靈性之道的背景里。
再次,我將以不同的方式對覺醒的存有說話。當我對開悟的存有們講話,我會用不同的方式;當我對合一存有講話時,我會用不同的方式。當我對無意識的人們講話時,我又會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
有些人來找我,他們的條件很糟糕。一些西方人來找我。我告訴他們,”成為穆斯林’。它會控制你。你需要一些控制。”他會去那裡。
假如我遇到了一個流浪,他是無法控制的,我會推薦他去做一個印度教徒。在那裡,他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流浪,做他喜歡做的事。
所以我建議一些人去流浪,一些人去自律。對有些人來說,我建議做儀式。對於另一些人,我不推薦做儀式。
所以我會因人而異,也會考慮他的生活狀況,如果他是一個年輕人或有家庭的人,或60多歲和70多歲。我會談論不同的內容。你不能把這些教導不管對誰都一樣的放在這裡。它並不是這樣運作的。
但是我理解你覺得這些教導充滿了矛盾。那樣看來,它們是充滿了矛盾。你應該學會把教導放在相應的語境中的藝術。稍後,我們會在這方面幫助你的。”
【阿瑪巴關開示】走馬觀花對道法成長的危害
- https://sarani.pixnet.net/blog/post/230860456
超級療癒師-Sarani寶玲線上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