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84.jpg

Sri 阿瑪巴關

每周日Satsang靜心實修

118401034_3531600870194343_5561699456063355747_n.jpg

阿瑪巴關本週沈思靜心10.05-11日

本週沈思

從受苦中逃離就是受苦

 

Teacher:我們每個人都說,自己有很多的受苦。但問題是,如果你要是真的受苦的話,你是可以從中解脫出來的。但是通常我們沒有解脫,是因為我們總是想要從受苦當中去逃離,這份逃離是我們尊敬校長所說的受苦。

 

如果我們要是沒有真正的從這個本然當中逃離的話,真正接納這件事情所發生的樣子,那是可以看到這一切根本的。但問題是我們並沒有辦法真正看到受苦,我們就是太害怕了。

 

比如說你受了傷,在你的內在就會留下這一份痛苦。我們能做的是什麼呢?

 

當有受苦時,我們並不會去專注在它上面,只會嘗試其他各種方法從這份受苦與痛苦中去逃離。嘗試跟別人去抱怨,埋怨;或者嘗試去看電影。我們總是有那份努力嘗試去那份受苦中去逃離。

 

因此說這個受苦就持續在生命中,基本上一直不斷在受苦中逃離,因為我們沒有勇氣去面對它。如果要是真正有受苦時,假如你能夠專注於內在的受苦,那個受苦就會停止。

 

當頭腦開始在講述故事時,這個受苦就會逃離。但我們的問題是我們並沒有這個勇氣真正去看到它。我們也沒有這個耐心去聆聽這些故事,並且我們非常害怕去經驗這份痛。就會嘗試從這個受苦中逃離。

 

WechatIMG27

 

如果我們要是可以看到真實的受苦時,它會給你講述一個故事然後消失,這個受苦就像是一個郵遞員一樣,就會持續不斷的給你送這封郵件,直到你打開這份郵件而已。他希望你可以收到這份郵件,在你收到之前它是沒有辦法完成「職責的」。

 

因此在你收到之前,它就一直不斷的來投遞這份信件。因此去看到這個受苦,如果我們觸碰到這個故事時,那這個受苦就會消失。

 

所以很重要的是我們要有這個能力去看見這份受苦。這個事件不會改變,但我們再回看這個事件時不會因此而受苦了。因此受苦不過就是一個心理性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會消失。你要是看不到這個故事以及從受苦本身逃離的話,那個本身就是受苦。而去看見這個故事本身並沒有受苦。

 

如果這個故事有被講述出來的話,你的受苦就會消失。它不會去阻止你去聆聽這個故事,他會一直等待你去聆聽這個故事,當你去聆聽這個故事時它就會消失。而你就不斷再去逃離,而你逃離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受苦。

 

讓我們再回到比如你受傷的這個例子,比如說你受傷了。你去專注於你自己身上的這份傷痛與痛苦時,你自己的這份專注就會帶你去到背後的這個故事。你會看到在你的童年可能發生一些事情或者在你成長過程中發生一些事情。

 

因為一些事情的發生,這個事件本身就會以念頭的方式再回到你的生命里,然後它就會向你展示為什麼你會這樣去感受到這一切,這個就是故事。當你去看到這個部分時,受苦就消失了。

 

作為孩子,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且別人可能並沒有真正重視我們。在那個時刻我們可能覺得自己非常得不受尊敬,所以說等我們長大後有相似的事件發生時,當我們去回想起來童年不被尊重,不被重視的感覺時,我們就會去回應起童年的這份經驗。

 

但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專注於這個事件背後的情緒,所以它就一直不斷出現直到你可以真正去看見它為止。當你可以去真正看見它時它才會真正結束,這就是我們尊敬的校長說:從受苦中逃離就是受苦

 

因此你這個星期要做的是什麼?

你可以去找到任何生命里的一個受苦,當這個受苦來臨時,仔細的去「聆聽」它,不要嘗試做任何的「努力」。不要嘗試去改變。不要告訴自己說這個受苦不應該在那裡。反而就只是和那個受苦待在一起,去祈請尊敬AB的恩典可以幫助你聆聽這個故事。

 

當你可以聽到這個故事時,這個受苦就消失了。這就是接下來這個星期要做的。這就是我們尊敬的校長說:從受苦中逃離就是受苦。

 

如果你真的想要從受苦當中脫離出來時,那麼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去聆聽受苦背後的故事。現在請閉上眼睛,祈請尊敬的AB來幫助你去看到這份受苦。

 

2_工作區域 1

本週靜心

這條路一直通向海邊,道路兩旁有許多的大房子

一個老人用皮帶牽著一條大狗坐在樹下

大狗看起來很強壯且吃的很好

老人穿著臟衣服,看起來很虛弱且沮喪

很明顯老人把狗看待的比自己更重要

大狗也懂得老人的心思

 

隨著夜幕降臨,一切變得更加強烈

所有感官變得更加敏銳

念頭逐漸消失

感知在沒有觀看者的情況下逐漸分離

所有的感知變得自由

他們都有自己的生命

WechatIMG29

WechatIMG30

WechatIMG31

Teacher:尊敬的校長在描述著他自己所觀看到的,沒有任何的尋找與評判,沒有說這是好的或不好的,就只是單純的描述他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就是尊敬的校長看到了這條路一路通向海邊;以及人們在道路兩邊行走;在這個道路的兩旁都有不同的建築,而且有一隻養得非常粗壯的狗。尊敬的校長就是在描述這只狗多麼的強壯,他並沒有說這個狗的主人是好或不好,沒有這樣的評判。

 

他就只是描述著這個主人是如何將這條狗看的多麼重要且細心照料著這條狗。因此我們尊敬的校長就是在描述著他所看到的所有一切。他並沒有去評判而只是去看待,去描述所有一切本來的樣子。

 

然後尊敬的校長就繼續,去專注在那些感知上。當夜幕降臨時,他的感知變得越來越敏銳。他在經驗著這個聲音,非常清晰的在經驗著。整個景象也非常清晰,所有的感知變得非常敏銳與敏感。而每一個五感的感知都在改變他們經驗本身,不管是聆聽、嗅覺… 所有一切都變得非常敏銳。

WechatIMG32

當這個靜心的狀態越來越深時,他的這個感知就更加敏銳。所以我們尊敬校長通常就生活在這樣一個靜心狀態中。當這些感知變得越來越敏銳時,念頭就變得越來越少,也就意味著沒有任何念頭遺留。

 

現在,對於我們來說看見、聽見、嗅覺…所有的這些五感都非常快速的融合在一起,以及所有事情都快速的發生,這是我們所感覺到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穩定跌宕起伏的。

 

比如說你看到一個事物。也許你看到一個人、一條狗或者是一頭羊、食物等等。你看見時、聞見、聽到聲音時,所有的一切五感的感知全部都融合在一起。但是對於我們尊敬的校長來說,當他的這個感知變得更加敏銳時,他就在感知整個世界。

 

每一個感知就只有一個的發生,他看見就只是看見;他聽見就只是聽見;他聞見就只是聞見…

 

就像是這樣子,每一個感知都是非常清晰且獨立的。每一個感知都是與其他感官分離的。所以說他的感知變得更加敏銳,更加的敏感。以至於他自己的靜心變得更加深入,這就是我們尊敬的校長如何看待這些事物的。

WechatIMG33

而在那裡,根本沒有一個人去運用這些感知。不是說我在這裡去聽、去聞、去看… 不是像我們現在的五感一樣。在我們尊敬的阿瑪巴關這裡,沒有任何一個觀察者/觀看者。或者是並沒有一個去控制這個五感的人。

 

因為在這個「靜心」當中沒有一個觀看者,他的五感/感知就變得自由了,並且沒有一個控制者。不管是視覺,或者是聽覺,全部都會以它自己的方式去接收。所有的這些感知都是各自獨立且沒有被控制的。在那之外並沒有一個觀看者去控制著這些感知。

 

通常當有一個人在那裡觀看一切時就會有評判以及所有的念頭,現在所有的感知都是以他們自己想要運作的方式去運作。就像是一個攝像機自動的錄影攝像,沒有一個攝影師。他們就以他們自己想要的方式再去吸收的一切,他們是有生命的。

 

這就是我們尊敬的校長所描述的從感知當中解脫,我們的感知變得自由。對於一個覺醒者,在這樣的一個靜心狀態當中,它的感知會有自己的生命,在那一刻他們就是自由的。他們有自己的生命,因為沒有一個控制者,這就是我們尊敬的校長在如何經驗著生命的。

 

而這個,就只有當我們接收到奧秘的手術時才有可能發生。因此現在,讓我們跟尊敬的校長校長夫人連接,讓我們去知道我們並沒有生活在這樣的狀態里,我們現在所有的感知全部都融合在一起,而且我們也在評判著所有一切。

 

帶著這份理解讓我們去看到,我們並沒有辦法去改變它,讓我們和尊敬的阿瑪巴關連接並且向他們祈請幫助我們。去祈請阿瑪巴關可以給予我們這份狀態與經驗,去經驗到這個狀態的體驗。

 


《10/10幸福覺醒之旅》+《黃金紀元意識聖房》https://sarani.pixnet.net/blog/post/229844594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阿瑪巴關 靜心 沈思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rani 的頭像
    Sarani

    合一淨源中心

    Sara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