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的最高智慧
2014-03-01 關薦
image   
導語:成功方程式:意圖+努力+恩典=成功(成長)
 
哈佛大學曾在1979年針對應屆畢業的企管碩士做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有百分之三的學生非常清楚未來的方向,並把目標寫了下來;百分之十三的學生雖然對自己的未來很清楚,卻沒有寫下來;剩下百分之八十四的學生則還沒有找到方向。
 
十年後,針對同樣的受訪者又做了一次調查,研究人員發現,平均而言,很清楚自己的未來但沒有寫下來的那百分之十三的學生,比起不清楚人生方向的百分之八十四的學生,前者的收入是後者的兩倍多。至於很清楚未來的方向並寫下目標的那百分之三的學生,他們的收入則比其他百分之九十七學生的總收入還要多出十倍!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原因就在想法的清晰度,也就是你是否能夠設定清楚的願景與目標。這可以應用在任何領域,人際關係、健康、財富、靈性、工作乃至一切想要的實相。第一步就是要擁有清楚的焦點、意圖與願景。未來如何開展,端看我們設定的願景是否清晰,如同火箭發射之前必須先校準方向,否則原本要登陸月球,最後卻可能到了火星。
 
 
 
巴關說:“沒有願景的生活,就像沒有目的地的旅程。”這就好像你做上計程車,司機問你要去哪裡,你卻回答:“都可以,東南西北皆可!”人沒有了願景,就失去了方向。當然,這並不代表只要有計劃就會成功,但方向絕對是想要有所進展的必備要素。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擁有願景。問題是,接下來呢?
 
有個知名的網球選手為了贏得溫布頓網球賽的冠軍,非常努力練習,最後也如願以償。但是有人問他奪冠當下的感受時,他卻說:“我覺得自己很沒用又很糟。”訪問他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個人設定了目標,也達成了,但登上榮耀的高峰時,他竟然覺得自己很沒用?那是因為他忘了設定下一個願景。每當你的生命中沒有願景、眼前沒有清楚的目標時,你就會因為無意義感而備覺痛苦。雖然這個球員受到願景的啟發,而努力完成夢想,但是他並沒有設定下一個願景。你可能也見過許多人努力工作,終於當上執行長,賺了很多錢,但目標達成之後,他們卻失去生命的熱忱。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每當頭腦出於不清晰的狀態,或是沒有清楚的願景時,就會進入負向的情緒裡。
 
因此,除了擁有清楚地願景,“持續不斷地擁有願景”更是重要。
 
 
 
成功(成長)方程式三要素
 
有些人在生命的各個層面持續成長,身體、情感。智性、靈性、財富等不斷進入更高的層次,但也有些人擁有同樣或更多的潛力,卻在生命中辛苦掙扎。人是不是可以藉著學習來使生命成長?有沒有什麼方法或指引可以創造成功?
 
巴關的教導中有一個著名的方程式:意圖+努力+恩典=成功(成長)
 
 
 
意圖
意圖,也就是願景,與慾望不同。我們知道一切都由慾望而生,一般人平均會有數百個慾望:想要一張更好的椅子,想要一間更美的辦公室,想要去度假,想要一輛賓士車,想要成為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想要成為世界上最美的人,想要住在世界上最貴的地方……新的慾望一直增加,卻常記不得自己原本的慾望。這就是慾望的本質——跳躍且短暫。而意圖與慾望不同,當慾望伴隨著熱情、渴求、極度的想望而來,並充滿強烈的情緒時,我們稱之為意圖。意圖會佔據你,不是你擁有意圖,而是它佔有了你。若有人達成了偉大的事蹟,都是因為被意圖做佔據。
 
一天之中,你可能會有一百個慾望,但是你對所有的慾望都有強烈的感受嗎?如果你對某件事的感受很強烈,就會形成意圖;也就是說,有著強烈情緒的慾望就是意圖。例如你希望身體健康,但你對此慾望有強烈的感受嗎?或者,你想改善財務狀況的感受有多強烈?當你真正熱切渴望的時候,障疑必然會消除,這就是巴關所說的:“當你專注的時候,所有事情都會就緒定位。”人有可能不再受苦嗎?我可以沒有內在的痛苦嗎?佛陀執著於這個問題,也因這個意圖而苦修了6年,終至成道。另外如愛因斯坦、達爾文、牛頓等很有成就的人都很執著,很棒的演員和音樂家也是如此,溫吞、不冷不熱的人則無法成就任何事,不管是外在或內在世界都一樣。
 
 
 
意圖驅動著我們。如果你發現生命中的成長減緩,或根本沒有嘗試過成長的滋味,首先必須檢視自己是否有很強的意圖,接著再檢查意圖來自哪裡:是來自不安全感、比較、自我憎恨,還是要證明給誰看?意圖的根源為何?如果它的根源完滿,成果也會是完滿的;如果根源來自愛、快樂、對自我實現的需求,甚至更高層次——來自對貢獻的需求,來自改變這個世界的熱情,那麼,這個意圖的成果就會是美好而有益的。
 
你必須瞭解自己為什麼需要某些事物。請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你的意圖是什麼?第二,這個意圖真正的根源為何?第三,這個意圖強烈到足以驅動我嗎?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我不帶任何意圖地活著呢?生命就算沒有成長,應該也還好吧。我也許不會變成偉大的人,但我很快樂,或許只要有一點成長就夠了。那我一定要有意圖嗎?我活得很滿足、不想被打擾,這樣可以嗎?”如果確實是你的選擇,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你發現意識的平靜湖面起了波瀾,請捫心自問,為何會這樣?也許是因為你的生命沒有焦點,頭腦也就跟著沒了方向。意圖是必要的,沒有意圖的人生就像一趟沒有目的地的旅程,只能漫無目的,四處漂泊流浪。
 
如果頭腦沒有意圖,不知道要往哪裡前進,就有可能變成一個迴圈不已的漩渦,專找自己麻煩,變成一場浪費生命的交戰。人在宇宙之中是無法停滯不動的,不是前進就是後退,如果有意圖驅動著你,你就會往前邁進。所以,覺知到自己的熱情與天生的渴望,探尋自己的靈魂,你就會發現意圖,同時獲得成功(成長)方程式的第一個要素。
 
 
 
努力
成功(成長)方程式的第二個要素就是努力。有些人就像射出的箭一樣,直接朝目標飛去,但也有許多人像枯葉一般,隨風飄零。還有人雖然目標清楚,卻缺乏足夠的熱情促使他們行動。如果你的意圖夠強烈,自然就會付諸行動,往目標前進。
 
地球又名行動界、因果界。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人不可能光坐著就吃到果實,必須經過播種、灌溉、培育幼苗等過程,才能吃到甜美的果實。宇宙不會支援心理上或生理上昏睡的人,要促使自己採取行動,就必須有個強而有力的意圖。如果你的頭腦與意識裡有適當的意圖,身體就會裝備完成、準備行動,然後,努力和意圖會互相支援、滋長強化,把你帶往目的地。
 
宇宙支援的是對雙方都有益的努力。當你朝目標與願景前進時,要留意的不只是結果,還要注意所採取的方法或手段,必須是不會傷害人,且對自己與他人都有益的。
 
 
 
此外,你是否能持之以恆地努力?有人只有三分鐘熱度,有人可以持續3年,有些人甚至達到十年以上。如果可以持續不懈,就會看到努力的成果。但是人們常常要到旅程結束,纔回去享受喜悅與快樂。常聽到有人說:“我先買下這塊地,蓋好房子,然後就可以放鬆,享受人生。”“實現所有的目標之後,我就可以放鬆了。”“退休以後,我就會真正快樂地享受生活。”為什麼要等到退休後纔開始享受生命?是誰在阻止你,不讓你“現在”就享受生命呢?為什麼要延遲你的喜悅?如果人生一路走來,你所學習到的只有痛苦,沒有喜悅,那麼打你準備退休時,你的意識就能突然學會喜悅嗎?這是不可能的,你要學習的課題依然存在,而你的意識會變得呆滯無趣。但是,享受美好的生命根本不需等待!
 
我們不止談論成功,也要談如何享受成功,那稱為滿足。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滿足則是你的意識狀態,可以讓你享受並體驗成功。
 
巴關說:“喜悅不該延遲到旅途終結,而是在旅程之中就該發生。”當朝向目標的每一步都是喜悅時,你就能享受生命。
 
你可以享受途中的風景,而不只是埋頭向目的地前進嗎?當你在享受時,可以與周遭的人一起分享嗎?你可以不只在心裡默想,而是向他人表達感謝,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有貢獻嗎?總之,努力應該是持續、有建設性且相互滋養的!
 
 
 
恩典
當你擁有意圖,也付出努力時,第三個要素常常隨之而來,那就是恩典(神聖的介入),也有人稱之為運氣或偶然、巧合或神的力量。不管怎麼稱呼,都是成功(成長)方程式的第三個要素。
 
巴關曾說過一個真實故事,發生在其創辦的學校旁的村莊裡:
村子裡有一位很老的醫生,村民們尊他如神明,因為他給了村民許多幫助。人們很信任他,覺得只要去找他,就能解決健康上的難題。
 
這位老醫師出生在一個小村子裡,從小他就想要成為醫生來服務村裡的人,對此充滿熱情,而他父親也支援他的願景。
 
他申請了最好的四所醫學院,每一所學校的筆試都考得很好,口試卻都無法通過,因為在口試時,他不是驚慌失措,就是結結巴巴,甚至脫口說出錯誤的答案,所以總是失敗。已經有三所醫學院拒絕他了,只剩下一所,而且招收新生的期限就要到了。他與父親坐火車到最後一所醫學院考試,他覺得很難過,因為他一直想要完成這個夢想,所以非常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纔有此機會,但現在夢想卻有可能破滅。正當他與父親談話時,車廂裡的另一位乘客問他父親:“你的兒子為什麼這麼悲傷呢?他在擔憂什麼?”他父親便告訴這位陌生人,說他想成為醫生,但這次是最後的機會,並告訴他整個故事。陌生人微笑著說:“不用擔心,你兒子會實現夢想的。在他的夢想裡,神與他同在。”父親與兒子都覺得很開心,因為陌生人如此好心。
 
他們與這個陌生人在下了火車之後就分開了。第二天就是口試,雖然他已經高分通過筆試,但這個最後的口試就是他最懼怕的。當他開啟門時,發現一排主考官的中間的就坐著前一晚在火車上遇見的好心人。好心人微笑著歡迎他,接下來的情況就不用多說了。他從這所醫學院畢業後,成為外科醫生,最後當上醫學院院長,退休後回到他的村子,服務鄉親超過三十個年頭。
 
印度是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那個人碰見第二天的主考官的機率有多少?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這種體驗,當我們有意圖也有努力時,神聖的介入(恩典)就發生了。這種奇妙的巧合或好運,確實存在著!
 
擁有了成功(成長)方程式的前兩個要素之後,要如何吸引第三個呢?
 
當你與較高意識連線時,會發現自己觸及到無限的幫助、巨大的力量與偉大的智慧。突然間,生命像是一場遊戲,因為較高意識就像網際網路,無所不在地顯化。祂顯化了你、你的朋友、你的生意夥伴等一切人事物,這就是為什麼當你擁有意圖並與較高意識連線時,祂會讓人在世界各處移動,彷彿是棋盤上的棋子。人們開始互相連結,於是出現了巧合。你可以很清楚看到神聖的手在運作,看到神聖的智慧是如此地想幫助你,希望你快樂。
 
 
 
巴關常說:“人與神並不是真的不同,而是同一個實相的兩個端點。”你的較高意識,你的高我——或者你要稱呼他、她、祂或任何名稱都可以——會以你想要的方式迴應你。你一定要知道,你的較高意識就是你的朋友,而朋友自然會關心你的幸福。這裡有一個很美的故事:
 
一位父親和兒子去海灘玩,父親在海邊散步,男孩在蓋沙堡。蓋到一半時,男孩發現有顆大石頭擋在中間,便急著想把石頭移開,因為如果不移開的話,他的城堡就得停工了。他拼命移動石頭,卻毫無動靜,於是哭了起來。父親發現後,兒子指著石頭對父親說:“我試著移開,卻做不到。”父親說:“你盡了所有的努力,用盡一切力量了嗎?”男孩說:“是啊!”父親卻說:“你沒有,因為你全部的力量還包括我啊!如果你沒有用到我的力量,代表你只用了一部分力量,而不是全部!”最後,父親與兒子合力移開了石頭,男孩也完成了他的城堡。
 
如果不與較高意識連結,你就沒有用盡所有的力量。若你正在尋求成功與成長,請檢視你是否擁有意圖、努力、恩典這三個要素。有時我們可能有正確的意圖,也做了適當的努力,卻還是無法成功,這時或許就需要與較高意識連結,因為宇宙裡有許多利益衝突,也許某個東西同時有許多人都想要,也可能你想要的東西與其他家人想要的不一樣,唯有神聖的智慧才能走出這座迷宮,解決生命中曲折難解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rani 的頭像
    Sarani

    合一淨源中心

    Sara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