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靜心方法-觀照呼吸的間隙
摘自2013-10-07 每日分享
溼婆(Shiva)說:“發光的東西,這種經驗可以在呼吸之間出現,在吸進以後,在呼出以前——這是個恩賜。”
當你的呼吸進入時,觀察它,只是一會兒,或是千分之一的片刻,沒有呼吸存在——就在氣上來以前,在它向外呼出以前。一個人將氣吸入,然後有一個點,呼吸停止了,然後呼出去,當氣呼出去時,然後再有一會兒,或是一個片刻的一小部分,呼吸停止了,然後又吸進。
在氣被吸進或呼出以前,有一會兒你是不呼吸的,那一刻是有可能發生的,因為當你不在呼吸,那你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要懂得這點:當你不在呼吸時,你就死了。你還在,但你是死的,但這一刻是如此的短暫,你從來不曾觀察到它。
氣的吸入是再生,氣的呼出是死亡;出去的氣是與死亡同義的,進入的氣是與生命同義的,所以隨著每一次的呼吸,你在死亡,然後又再生。兩者間的空隙是非常短暫的時間,但是敏銳的、密切的觀察和注意會使你感覺到那個空隙。然後就沒什麼東西再需要了,你是幸運的,你已經領悟到事情已經發生了。
你不要去練習呼吸,任其自然。為什麼用如此簡單的技巧?它看上去如此簡單。用如此簡單的技巧去領悟真理?領悟真理意味著領悟既不生也不死,領悟始終存在的永恆因素。
你能知道氣的呼出,你能知道氣的吸入,但你從來不曾知道兩者間的空隙。
試試看,突然地,你會達到那個點——你能達到它:它已經在那兒。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外加於你,或者你的結構中:它已經在那兒,一切都已經在那兒,除了某種覺知。
所以,怎樣來做到這點呢?首先,是覺知氣的吸入,觀照它,忘掉一切:只是觀照氣的吸入——那個過程。當氣碰觸到你的鼻孔,在那兒感覺它,然後讓氣進入,讓氣完全有意識地進入,當你隨著氣一直進入,進入,不要離開氣,不要跑到前面,也不要落在後面,只是隨它一起進入。記住這點:不要跑到前面,也不要像影子一樣落在後面,要與它同步。
氣和意識應該成為一體,氣進入了,你也進入,只有這樣,纔有可能在呼與吸之間達到那個點,這不太容易。
隨著氣進入,然後隨著氣出來:一進一出,一進一出。佛特別喜歡使用這種方法,所以這種方法已成了佛教的方法。在佛教的術語中,它就是阿那帕那沙帝瑜珈(Ana Panasati Yoga),而佛的開悟就是基於這個技巧——只有這個。
如果你不斷地實踐呼吸的意識,呼吸的覺知,突然,有一天,在你並不知道的時候,你會來到那個間隙。因為你的覺知會變得敏銳,深刻和強烈,因為你的覺知會變得與氣在一起——而整個世界置之度外。唯有你的氣的吸入與呼出纔是你的世界,纔是你的意識活動的全部舞臺——突然地,你一定會感覺到那個沒有呼吸的空隙。
當你緊隨著呼吸運動著,當不再有氣時,你怎麼會仍然不覺知呢?你會突然地變得覺知到那兒沒有氣,而那個時刻會來到的,那時你會感覺到那個氣既不出來,也不進入,呼吸已經完全停止了。在那個停頓中,就是“恩賜”。
留言列表